02版:新闻总第887期 >2024-03-15编印

北京布局启动一批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项目
春意盎然 开局布新
刊发日期:2024-03-1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曹政

    入春后,北京城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伴着万物萌生,开工、投产的号令从四面八方传来。

    在一年中最重要的开局时刻,北京布局和启动一批瞄准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项目。机器人在“黑灯”工厂上岗、年产千万台手机,无人驾驶汽车驶入高速公路“赶飞机”,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即将孕育中国的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实验室朝着共性难题攻关……一个个澎湃的场面,拼凑出北京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塑造首都发展新动能的新图景。

政府“跑”在企业前面“聪明”的工厂提前释放产能

    新年伊始,昌平区经信局里就挂起一张机器人产业园倒排工期图,向着3月28日开工的目标冲刺。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去年北京在“一南一北”布局机器人产业园,北边的昌平机器人产业园紧挨着中关村科学城,将吸引实验室里的成果到此转化,未来产值将达百亿元。

    这幅图上,何时立项、何时审规划、何时批开工证均一一列明,甚至把每项手续要办多久都按极限标准列为各部门务必完成的“硬道道”。

    “目标是企业‘拿地即开工’,所以一切审批手续都要前置办理。我们提前一天,企业就能提前一天入驻、提前一天释放产能。”昌平区经信局副局长张宏鸽早已开启了“挂图作战”模式,按着倒排工期“推”着各部门一起“跑”起来,一旦出现新问题,立刻调度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拿地即开工”比常规办理手续能省三四十天时间。

    产业园虽然明年才投用,但吸引各方企业的政策已提前出炉。“昌平既有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和北航等高校,又有制造业企业。”张宏鸽细数着自家的优势,更有为落地企业开出优厚的配套政策——连续三年补贴一半租金,按总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一亿元……

    这次“拿地即开工”沿用的是“小米模式”。三年前,小米昌平智能工厂就在距此几公里的位置开工。当时,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从过去的240天压减至84天。

    就在上个月,这座“黑灯”智能工厂投产。“黑灯”工厂内,大量机器人上岗,承担起小米14系列手机的生产任务。未来全部达产后,年产能预计可达到1000万台手机。

    这座国内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手机工厂就如同一个智能的个体。智能装备、物流装备数据实时采集,质量、成本、交付等相关指标均因此优化。“很多过去行业里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迎刃而解,甚至是此前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也成了现实。”小米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海华举例,传统产线柔性差、装备调试复杂、换线混线难度大,在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往往要付出巨大成本;而这里智能装备具备状态感知、集成互联、决策优化等能力,可实现快速换线生产,把生产效率提高到了全新高度。

数字基础设施超前布局 一张专网护航无人驾驶汽车

    “驶”入2024年,北京的自动驾驶汽车有些“忙碌”。

    京津塘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重卡在国内首次实现跨省高速自动驾驶货运;去往大兴机场的路上,乘客搭乘无人驾驶出租车以120公里的最高时速“赶飞机”;午夜时分,无人驾驶环卫车“孤独”地清扫街道……

    走进南四环外交控大厦,这些自动驾驶汽车的踪迹均被这里的“双智专网”网管平台掌握。作为大后方,平台既要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又要为其提供“小道消息”、帮忙“看清”前面的路。这张网是本市利用自主可控的EUHT技术,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各个场景提前布局的超高速网络。

    随着车辆移动,路上的基站轮流对接,后台有上万条数据自动传输。若前方出现交通拥堵,路旁灯杆会立刻感知到并发出信息,再由路侧单元上传到云端,最后下发给自动驾驶汽车。整个过程仅需一秒钟。

    最近,这张网正在快速扩展。自动驾驶示范区街头上,每隔五六百米就能看到路旁灯杆“挂”上了背包一样的基站。“我们正在‘织’的这张专网,随着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而逐渐扩大覆盖范围。”北京市无线专网指定运营商京智网公司业务拓展部高级主管黄凯莉展示出一份规划图:目前核心区60平方公里已经运营,其余100平方公里已建成正在调试,今年上半年还将布局通州、顺义,未来将达到600平方公里。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经济自然愈发澎湃。如今,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超过800辆车开展测试验证与商业化试点探索,累计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1160万人次。

播下创新的“种子” 未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

    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占据北京医药健康产值半壁江山的亦庄,又“播”下了一粒“种子”。当天,占地十万平方米的恒瑞医药北方运营总部和产业化基地正式开工。

    咫尺之间的一座写字楼里,恒瑞医药战略投资部助理总监王成已为此筹备了三年。三年间,研发团队已经在亦庄连续申报了三款一类生物创新药临床,均有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创新成果经历产业转化,才能催生更大的价值。“投资北京就是为了在此研发和转化心脑血管领域最尖端的生物医药成果。”吸引他的是北京的人才和产业基础。恒瑞医药此次投资25亿元,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建设全球临床试验管理中心、生物创新药研发中心等,将在2026年竣工投产,预计2028年达产后实现60亿元的年产值。

    “下一个目标是可重复使用火箭。”不远处的蓝箭航天大楼里展示着一款名为“天鹊”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从今年开始,该公司创始人张昌武就一直筹备着搭载这款发动机的“朱雀三号”商业火箭进行10公里级的验证飞行。

    他已在地面对天鹊系列发动机进行了单台次30多次的验证,为朱雀三号实现20次以上的重复使用能力打下基础。伴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攻关突破,未来运载价格也有望从现在的每公斤五、六万元降低到两万元以下。

    更宏大的一份蓝图正在展开。在亦庄新城瀛海镇,曾经的雪莲羊绒北京生产基地最近格外引人关注,一份向“全国示范性星箭园区”转型的规划出炉了,这里正在做开工前的最后准备,即将成为服务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条的“北京火箭大街”。

    布局像商业航天这样的未来产业更需要政策端的助力。“我们将加强政策精准投放,实施通用人工智能、6G、元宇宙、类人机器人等产业专项政策,探索‘边研发、边转化’的未来产业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机制。”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全市,未来产业集群错位互补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聚集区、互联网3.0产业基地等未来产业示范区即将崛起。创新的沃土上,处处“播”下新质生产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