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综合总第872期 >2024-02-23编印

历时7小时
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完成首例全椎体切除手术
刊发日期:2024-02-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池阳 通讯员 臧杰)历时7小时,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椎体重建、胸膜修补,实现肿瘤彻底切除和长节段的胸椎重建。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首次完成全椎体切除手术,为患者带回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医生,我还有救吗?”家住河北沧州的宋先生今年49岁,3年前开始肩背部疼痛,近期疼痛明显加重,严重影响生活。2023年年底,宋先生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后被确诊为胸部2至4椎体软骨肉瘤。

经诊断,该肿瘤为恶性,处于胸椎的关节部位,手术难度极大且风险较高,当地医院没有成功的把握。宋先生在建议下来到北京求医,一番辗转终于在北大人民医院找到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汤小东教授在仔细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和病理结果后,对宋先生说:“尽快住院,放心吧,手术能做。”

宋先生很快就住进了通州院区的骨肿瘤科病房。为了尽早进行手术,医院对宋先生进行了影像检查和术前评估,核磁及CT显示,肿瘤累及三节胸椎,并压迫神经,肿瘤前方有主动脉、气管、食管,肿瘤侧面又与胸膜粘连,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骨肿瘤科、麻醉科、介入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组成的联合会诊“天团”对术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进行了预判,决定施行胸椎2至4三节段的全椎体切除术,彻底清除肿瘤。

全椎体切除手术,是以彻底清除患者整个脊椎骨为目的,在治疗特定疾病条件下采用的一种外科手术方法,常用于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感染性椎间盘炎或结核性脊柱炎等疾病。脊柱在解剖上极其复杂,要在术中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神经功能,并处理好椎体切除后的重建等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手术前一天,医疗团队为宋先生进行了介入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同时,胸外科、麻醉科、上台护士也做好了应对手术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通州院区麻醉科负责人梁汉生说:“骨肿瘤科一直是医院的优势学科,学科手术特点是大、难、险,此次全椎体切除手术是通州院区开业后的第一例,也是对医院麻醉能力的一次大考。”

第二天,手术如期进行。脊柱相关手术复杂,在遍布重要神经的人体中枢,每一步都要多加小心。暴露椎板、椎弓根钉置入、肿瘤显露、游离包块,截断肋骨、上下椎板、肿瘤旋出离体、止血、重建椎体……在汤小东等医生组成的骨肿瘤团队和相关科室的保驾护航下,每个步骤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

经过7小时的奋战,医疗团队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椎体重建、胸膜修补,术中出血仅1000毫升,患者术后返回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观察,术后第2天转回骨肿瘤科普通病房。

汤小东表示,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其他面临类似疾病挑战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