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871期 >2024-02-22编印

第五章 枝叶关情
刊发日期:2024-02-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回书说到,活力之城春光满,大运河畔绽生机,这回咱们来讲讲,副中心着意实事惠民生,事无大小总关情。

第一回 顺民心 城市更新 住着更舒坦

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人气儿是越来越旺,旅游朝着环球影城、大运河奔,投资向着运河商务区、特色小镇跑,头回来的见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谁不夸一句“气派”,老街坊们听了,笑呵呵地说,这景色可不光面子好看,里子也热乎得很,老城变新城的故事一箩筐,须细细道来。

故事从何说起?居民陈大爷一拍大腿,他家云景里小区不就是现成的例子?

话说云景里小区可是老小区了,房龄将近30年,居民用水靠井、过冬靠挺——用水全出自小区内一口自备井,水质差、水压不稳,楼层高的居民想洗澡得熬夜等水;冬天供暖不足,在屋里也得穿棉衣。

不过如今的云景里小区是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2021年开始,小区经历了一场大“整容”。上下水改造让居民用上稳定又干净的市政水;居民觉着屋里冷,就为楼体安装保温层,居民身上脱下来的“棉服”穿到了楼栋外。

这老旧居民楼改造,大伙儿不陌生吧?话说当时这轮改造关系到十几栋多层住宅楼,两千余名居住人口,内容包含外墙节能保温施工、外窗更换、室内上下水改造等方方面面,从外到内全面升级。涉及家家户户,自然要符合大家的要求。拿改上下水来说,就前后分了四步:一“察”,通过议事平台了解需求,积极讲解普及政策;二“知”,带领居民参观验收已完工的样板间,打消居民顾虑;三“解”,设置线下见面会加线上“意见箱”,收集意见、答疑解惑;四“聚”,调度各级力量,制定“一对一”个性化改造恢复方案。

云景里小区改造是通州区首个列入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项目,改造过程中首创“施工楼栋管家”服务模式,为旧城改造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样本。

像这样脱胎换骨的地方还有不少,“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 副中心的41个、13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经完工,34个、89万平方米项目正在施工。去年年底,新一批改造名单出炉,又有121个楼栋将重返“青春”,具体内容包含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环境整治提升、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危旧楼改造等多项任务。

改造“手法”也在进步,精细施工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造效果,让居民时时监督;创新服务体系,全链条服务响应居民诉求;“一户一策”设计改造方案,满足居民不同需求。

同为城市的“里子”,背街小巷的整治也充满温情。

老话儿说北京“有名胡同三千六,没名胡同赛牛毛”,副中心就有著名的十八个半截胡同,不光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还是老通州们的“记忆长廊”。

“早前胡同里条件不好,路面坑坑洼洼,杂物占道堆放,大雨天水涨起来直往院儿里灌。整治之后我们住着舒心,胡同文化也搞起来了。”居民马大爷带着记者来到熊家胡同,墙面橱窗里摆满了老物件,承载着满满的回忆,既是街坊们回忆过去的“墙上博物馆”,也是游客必来的网红打卡地。

列位,这胡同环境改造可不容易,那真叫螺蛳壳里做道场,既要做好硬件让大伙儿生活越来越便利,又得保留好文化底蕴,为这个副中心没少花心思。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按照市级背街小巷任务安排,截至2023年,全区已完成63条的整治任务。今后副中心的背街小巷将重点放在“精治”上,按照“十无五好四有”标准,分为“精品、优美、达标”三类开展整治与维护,在注重环境整治、古都风貌保护的同时,满足街巷的生活居住功能。

第二回 听民意 有商有量 少了烦心事

您说家里的事儿一般咋办最顺利?哎,对喽,那必然得是有商有量。从咱老百姓的平凡生活看,那就是:家长里短的操心事商量着办,高难度的烦心事有人帮忙办。在副中心,不仅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治理效能提升更为生活再加甜。

咱到九棵树街道云景里社区“民心”议事厅看看。这不还没走近,就能听到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僵尸车’老跟那儿杵着可不行,占地儿、又不安全,我有个办法,大家看行不行……”“可‘僵尸车’怎么认定?别误伤了其他业主。”“要不先用闲置空地临时停放,设置认领期限,过期后再处理。”本来挺为难个事,架不住“金点子”多,你一言我一语,一起出主意,顺当解决。

像这样关系居民生活的事,大家能坐下来一起商量最好不过,但怎么协调、去哪协调,都让人费心。自打有了社区议事厅,平台搭起来,社区、业主、物业、楼门长全来了,沟通顺畅了,“谈笑”间难题“灰飞烟灭”。

记者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了解到,到2023年底,全区已建成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40个,推广点75个。

社区议事厅搭起居民沟通的“连心桥”,“村社—镇街—法庭”三级解纷网络则为百姓引进专业力量,解决烦心事。

“我们村的饮水机坏了,商家欠的水费拖着不退,您说我们怎么办?”“孩子觉得家产分配不合理,把我和老伴起诉了,法官您快给评评理!”桩桩件件看似家长里短,办不好却伤筋动骨,幸好咱们有专业队伍,时刻响应群众所急所难。

在张家湾镇,张家湾法庭构建起了“村社—镇街—法庭”三级解纷网络,居民要是有什么涉法难题,就近就能联系村居社区的解纷联络站,派驻的解纷联络员帮忙化解。如果解决不了,还有镇街层面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员额法官、特邀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保驾护航”。再不行,咱上法庭。三级解纷网络像一台“过滤器”,小问题当地解决,大问题层层上溯,顺风划船——又省又快。

专家出马,一个顶俩。这里摸索出的“多元调解+速裁”、一码解纷等模式形成了独家经验,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都精彩亮相,让“副中心模式”“张家湾经验”走向全国各地。

第三回 解民需 资源落地 别提多方便

这些年,在副中心生活的幸福指数那是蹭蹭提升。建设龙腾虎跃,日子越来越好,能享受到的各种优质资源越发丰富。

“以前通州没有这么多大医院,想要看重症难症,还得往市里去。没承想这才几年工夫,好几家医院都在通州开诊了,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王大爷家住龙旺庄,离友谊医院不远,一提到这事倍儿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仔细算来,落地副中心的医疗“天团”那可真不少,三甲医院中目前就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一支支“国家队”的入驻,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更广。

“大咖”团队的进驻,又全面带动提升了医联体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准。如今副中心的医疗服务那可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新年上线的副中心智慧影像云平台就给患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依托于影像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像资料可以直接传输到大型医院分析,医生远程会诊后,在云平台发布结果,实现云平台覆盖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影像互认互通。

不光是老人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有了更多惊喜。张女士的孩子去年9月入学,成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的首批一年级“小豆包”。这所学校原为通州区宋庄学校,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合作办校,将之纳入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更名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

同样在去年9月,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荣海小学、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3所学校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了副中心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需求,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更让家长满意的是,随着人大附中、黄城根小学、北海幼儿园等17所学校、幼儿园落地通州,优质资源校在辐射带动学校发展、教育整体生态优化、教育优质均衡推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市教委先后出台的两期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通州区全部82所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均建立了“一对一”手拉手关系。

副中心还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一系列改革举措。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加速推进,目前全区拥有12个教育集团,6所一体化办学学校,集团办学覆盖率超过6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这正是:“民生无小事,家和万事兴。冷暖如人饮水知,最是真情动人心。”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