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53期 >2024-01-24编印

提升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大有可为
刊发日期:2024-01-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关一文 曲经纬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大“演艺之都”建设力度、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兴盛首都文化。市“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聚焦文化建设,为副中心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真知灼见。

    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可持续发展

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创建长效保护机制,强化文旅融合,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其中提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流域内共有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市级非遗项目220项。近年来,北京市及沿河各区已成功积极举办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将非遗融入旅游。但沿线各区对运河遗产认识不一,协作交流不够深入。与运河相关的一些非遗,例如“大运河的传说”面临传承危机。现有的各类线路规划和文化活动中,非遗融入旅游的程度明显不足。

提案建议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创建长效保护机制,促进非遗以多样化方式重新融入当代日常生活。建议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在非遗旅游线路的开发方面国际上已有成功范例,北京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将大运河文化带所涉及的、特别是沿线具有较浓郁运河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周边场馆景区结合,将非遗活态展示有机融入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用非遗讲好北京运河故事。例如,通州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景区、北运河非遗传习所可作为线路上的重要站点,运河船工号子、燃灯塔的传说、通草花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可按照一定主题和顺序,由传承人和非遗社区在此展演。

    推动优质演艺资源向城市副中心集聚

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城市副中心演艺区,为副中心演艺事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市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通州区文联兼职副主席汪碧刚建议,推动优质演艺资源向副中心集聚。充分利用北京艺术中心、台湖演艺小镇、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演艺空间、平台作用,聚集优质演艺品牌项目和活动,吸纳国内外优秀演艺团体入驻,打造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艺术生态,营造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氛围浓厚的副中心演艺环境,助力首都“演艺之都”建设。

汪碧刚还建议,将“大戏看北京”主体活动落地副中心,推进副中心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建议在副中心定期交流研讨,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总结“大戏看北京”三年工作成效,落地“大戏看北京”主体活动。

    宋庄发力四大艺术产业 三家类博物馆今年挂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到“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正开出活力之花。市人大代表、宋庄镇党委书记任存高介绍,宋庄将重点发力四大艺术产业,推进巴林石博物馆等三家类博物馆挂牌。

“当前,宋庄艺术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任存高介绍,艺术教育产业是宋庄“老品牌”,今后要向多门类、全年龄的艺术教育发展,构建以美术为核心,音乐、雕塑、影视等多门类集合的艺术教育产业。“宋庄正规划建设艺培产业园,加快落地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积极对接中国艺术研究院,探索建设艺术职业高中,让宋庄成为艺术人才的重要孵化地。”任存高说。

瞄准环球主题公园外溢资源,宋庄正做强艺术文旅。“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盘活艺术特色空间,以优质的艺术体验吸引人来,带动餐饮、书店、咖啡店、民宿等持续发展。”任存高表示,将加快实施印象街改造提升,陆续引进有品质的艺术酒店,优化文旅配套服务。今年宋庄还将推进巴林石博物馆、黄花梨博物馆等类博物馆挂牌,为宋庄文化艺术氛围增彩。

宋庄还在构建数字艺术全产业链,将原创艺术创意融入设计、制造、影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