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关一文
日前,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办以“为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献计出力”为主题的记者会,委员们从数字经济赋能经济教育发展、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北京市推动数字赋能产业,要全面聚焦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潮流趋势,利用数字创新推动数据要素发挥重要作用,以数智化激发经济活力、抢占产业新赛道、打造新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协委员、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建议,北京要加强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规律认识研究;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北京市支持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打造数据要素充分赋能产业发展新局面。
范文仲建议,要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分阶段分行业组织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建筑业数字化标准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全面打造数字金融发展高地;加快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打通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此外,要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园区数字化协同发展平台;加大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政策扶持力度。
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加快重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针对性,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企业间数字化转型互帮互扶,推动建立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协同应用生态;保障数字化人才供给,为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与质量管理部部长罗爱武表示,北京市在推进数字赋能城市方面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其先进性和覆盖率,为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推动各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汇聚,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为居民提供智慧政务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手段,用智慧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环境质量,为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智慧环保;通过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智慧医疗服务等。
此外,推进数字赋能城市,在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可以做更多的探索。例如可以通过数字手段进行无障碍出行路线规划,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率;景区景点通过闸机统计的人数实时数据,如能汇聚在统一平台上,可将旅游舒适度指数作为票务系统或者地图目的地查询的附加信息之一,更好引导出行计划,将数字经济有效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将数字社区规划标准纳入土地开发指标
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智能体验场景店、无人配送车车路协同应用、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目前,北京市在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方面已经有很多创新性实践。市政协委员、京投发展公司总裁高一轩介绍,目前他们在数字社区应用领域已实现许多创新探索,构建起智慧家居、智慧建筑、智慧社区,以及由智慧社区向智慧城市衔接的四重数字体系,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社区”的融合共生。比如通过与高德地图合作,网约车、快递、外卖等均拥有专属的通道、地图导航和停车位,满足智慧出行需求。
同时,高一轩提出,要进一步保障数字社区建设的整体安全,建立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和使用制度;对违法采集居民信息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建立保障市场安全的第三方制衡机制。
此外,建立土地“带数字社区建设方案”式公开挂拍及招标模式,对于新出让住宅土地,建议在土地供应阶段就将数字社区规划标准纳入土地开发指标,作为验收标准。联动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建立动态的数字信息平台,形成各类别“改造与建设”的实施计划,科学设置公建配套。通过数字建设平台,还可以更好地实现历史文脉传承,盘活存量、形成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