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43期 >2024-01-12编印

城市副中心发布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力争
2025年成为全国林业碳汇先行示范标杆
刊发日期:2024-01-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 王军志)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实施,扩碳、增碳、保碳、用碳多管齐下,分解13类任务,并确定主责单位,力争2025年通州区平原森林增汇减排经营技术模式成熟、林业碳汇效益补偿机制基本健全,成为全国林业碳汇先行示范标杆。

2022年11月,通州区入选全国首批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名单,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区域。通州区有生态涵养、生态廊道、景观游憩、森林湿地复合4种主导功能类型的平原森林,方案以此为主要对象,提出开展固碳增汇经营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集成区域适用的增汇减排技术体系与典型模式,建立上万亩增汇减排试验示范展示区,并在示范区内定点观测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情况,评估示范区建设的增汇减排效果。同时,研发普惠制城市绿地增汇减排管理项目方法学和相应的行动指南,宣传推广可复制可验证的平原森林增汇减排典型案例,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储碳潜力。

方案明确“顶层设计”,提出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生态产品多元化价值实现及气候投融资等相关政策衔接和协同,建立政府与区域碳排放履约企业、上市公司、公益机构、科研单位等协同推进的碳汇效益实现机制,加大林业碳汇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方案明确,集多方优势资源探索林业碳汇效益精准补偿机制。首先是研究评估区域园林绿化资源的碳汇能力、储碳潜力以及未来变化情况,摸清区域园林绿化资源碳汇家底。收集整理近15年区域绿化资源数据与国土资源调查数据等资料,采用全市通用一致的生物量模型方法,核算区域绿化资源碳汇能力;利用主要树种异速生长模型、空间代替时间、气候情景模型等方法,估算区域绿化资源储碳潜力,预估未来变化趋势。其次是联合民间企业和公益机构等促进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R)下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构建林业碳票开发管理机制和配套的技术体系,探索不同途径的碳汇效益补偿模式。

在碳交易方面,方案提出利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机制发展政策与产业专项基金、政金企合作对接新机制、碳普惠平台等,构建多方合作实践模式,推动履约企业、重点排放单位、大型活动组织者等购买区域内各种碳汇项目产生的碳信用,实现履约抵销、碳中和、碳补偿或生态补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