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34期 >2024-01-03编印

“老通州”赵树生有一个独具匠心的创作计划
为通州每座桥拍张新年日出靓照
刊发日期:2024-01-0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佳琪

2-1.jpg

以东关大桥为前景的2024年新年日出。赵树生/摄

“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快拍!”“真漂亮,像个红色的蛋黄!”……1月1日清晨,随着新年第一缕阳光洒下大地,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南侧的千荷泻露桥上,一片欢呼和快门声。十几名摄影爱好者或支着三脚架,或举着手机,记录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最初的一抹淡红渐渐变为火红的大圆球,并且越来越明亮,与远处高耸的楼宇和横跨运河的东关大桥相映衬,构成一幅朝气蓬勃的图画。大桥上快门声此起彼伏,大伙儿一边拍,一边交流拍摄技巧和心得,互相切磋。66岁的赵树生也在人群中。

“拍日出可有讲究了,尤其是新年日出!”赵树生已经是连续第3年拍摄新年日出了,他毫不吝啬地和记者分享起自己的拍摄秘诀,“拍日出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明暗的掌握,早晨天色暗,但是日光强烈,很难两者兼顾。所以我用的方法叫‘包围曝光’,就是连拍三张,一张照片稍微过曝、一张稍微欠曝,最后一张正常曝光,然后我会将它们合成在一起,保留住过曝照片清晰的暗部和欠曝照片清晰的高光部分,这样一张完美的日出就出炉了。”

为了拍摄新年日出,赵树生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功课了。“元旦前几天,天儿忽晴忽阴的,到底能不能拍到新年日出,有点拿不准。我就天天看天气预报,元旦当天的日出时间、风速、湿度、空气质量、能见度等,各种琢磨。今天很幸运,虽然天边有点儿雾气,但是效果反而更好,太阳不刺眼,还能红得更久一些。在运河水的映衬下,还增加了水墨效果。”这对于赵树生来说,反而是个意外之喜。

拍日出,赵树生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2017年以来,他先后拍了5次副中心新年日出,特别是近三年,年年都不落。“我有一个想法:从北运河北端的第一座桥开始,一路向南,每个新年为一座跨河大桥拍日出,也想用这种方式,记录副中心的发展变化。”之前,2022年1月1日清晨,他在副中心五河交汇处,拍下了朝阳中的仿古八孔石拱桥——新北关闸桥;2023年1月1日,他向南挪了一座桥,给素有“网红桥”之称的千荷泻露桥拍下了新年日出照。今年1月1日,他又来到千荷泻露桥,以更南边的东关大桥为前景拍摄新年日出。

对拍摄新年日出着迷的,不仅是赵树生。元旦当天,通州的摄影爱好者几乎都出动了。“别看这个点位就十来号人,还有好多其他拍摄点位,大家都分散开了。”赵树生介绍,前些年拍日出,最火爆的点位是东关大桥,特别是元旦当天,桥上都得排大队。“这几年副中心的好点位越来越多了,大家不扎堆了。”

事实正是如此。1月1日清晨,不少摄影爱好者早早地就守在提前踩好点的点位上,等待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到来。东关大桥依旧是当天的热门点位,从大桥向东眺望,远处被称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在薄雾中依稀可见,这处新落成的文化地标,为新年日出增添了新的色彩。宋梁路大桥也聚集了一批摄影爱好者,站在桥上不仅能拍到运河上的日出,还有漕运码头做前景。有的摄影爱好者选择登高拍摄,运河畔的高层建筑就是理想点位,镜头中,映衬日出的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画面气势恢弘。

“交作业啰!”拍摄完新年日出,赵树生和伙伴们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作品。忙活完了日出,闲不下来的赵树生又开始琢磨新的摄影题材。在这位“老通州”的眼里,城市副中心一天一个样儿,永远不愁没得拍,就拿刚落成的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来说,他就收获了不少美片。“今年,副中心还会有不少大工程,环境也会越变越好。我会用手中的镜头,把这些珍贵的瞬间记录下来,给咱们通州人留住更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