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827期 >2023-12-22编印

建立多部门多类型监控数据融合机制
副中心织密“一张网”守护河湖安澜
刊发日期:2023-12-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温榆河碧波荡漾,风景秀丽。(资料图)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雪后初霁,天空湛蓝,位于城市副中心东南的港沟河,在一片洁白之间静静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在城市中间。很难看出,这里曾经是一条枯竭的河沟,通过水网建设,这条小河沟逆袭成为生态河道样板。“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河道,像港沟河一样再现绿水清源。

据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港沟河主要用于两岸农田灌溉,属季节性河道,除了春灌期间河道有水,平时基本上是死水或干河。为解决干河零基流问题,他们将上游凉水河和凤港减河与其连通,从干流大流量集中调水,流入区域水网小流量,构成“水内环”,将水资源“置换”给农业和生态,并对两岸进行绿化美化,既缓解农业供水紧缺状况,也使水环境得以修复。港沟河上游的许各庄闸也每天调蓄,使河道保持常年有水、生态基流的状态。

近年来副中心水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治水举措,建立起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的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沟渠、河流以及重要引调水线路进行“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监管,保障生态及供水安全。2017-2021年分期完成通惠河下段、凉水河、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凤港减河、温榆河等综合治理工程,大力配合北运河综合治理、宋庄蓄滞洪区二期、温榆河综合治理等市属重大工程建设,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景观明显提升。

“特别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结合’转变,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由‘先破坏后治理’向‘边保护边治理’转变,提高了河湖监管效率。”通州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州区水网丰富,多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在沿河区域设置了各类视频监控设施,部分设施标识不完善,信息分散、功能不明,因此尽管数量很多,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为了切实提高视频监控系统运用效果,实现人防、技防有机融合,日前,区水务局组织相关单位重点围绕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等骨干河道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协调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市北运河管理处、潮白河管理处、凉水河管理处,以及区应急管理局、区经信委、区公安分局等十余家单位,就目前监控设施设置使用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共管共享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并达成共识。

目前,水务、环保等部门建立了多类型数据融合机制,整合了入境断面、企业排口、污水处理厂站、乡镇跨界断面、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出境断面等各类水质监测情况,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此外,区生态环境局依托断面水质、重点入河排口水质、黑臭水体等数据,对污染源和超标污染物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精准治污提供参考。通过打造数字地图,建成污染源企业、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节点、入河排口、考核断面等关键节点动态环境档案库,随时补充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监测资料及治污设施运行资料,准确反映各环节状态,形成水环境多级防控体系。

下一步,区水务局还将会同各单位对通州区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现有的视频监控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逐一明确位置、功能、管理单位、联络人等基础信息并及时更新,尽快形成涉河视频监控设施和联系人两项清单,确保底数清、功能准、责任明,联合建立视频监控设施“一张网”。同时,推进形成涉河视频监控设施设置审批、信息共享和设施清退三项机制。结合目前视频监控设施现状,进一步明确调用流程,促进信息共享。对于新建设施,由建设单位依法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水务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对于未经审批、已丧失功能和无权属单位设施,由水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和拆除,不断强化区域河道保护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流域安全管护协同机制,共同守护河湖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