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823期 >2023-12-18编印

百年村戏
刊发日期:2023-12-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4-13.jpg

评剧团为村民演出。

4-11.jpg

各种行头配饰对每个剧团人来说都如数家珍。

4-12.jpg

村里的乐器班阵容强大。

大幕拉开,过门响起,板胡司鼓清亮高昂,扮上行头的演员站上舞台,浅吟低唱,独具风韵,大务村评剧开演了。

每逢正月十五及重要节日,大务评剧团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每次演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孩童,观众从十里八村赶来,剧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掌声和叫好。大务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村民酷爱文艺,是远近闻名的文艺特色村。据《志正永乐》记载,大务评剧团成立于清朝末年,粗粗一算,评剧在村里已经唱响百年。现在,剧团里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演员唱念做打样样在行,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角儿”。

历史悠久

大务评剧团成立已百年

大务村位于永乐店镇东南端,与天津市武清区交界。《志正永乐》记载,大务评剧团成立于清朝末年,村里老人说,评剧团的前身是河北梆子团,1925年改成小车会,1937年又改为评剧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村内老一辈艺人的主持下成立了大务剧团,邢凤会成了第一任团长。

当年,为提高村民们的表演技术,村里特意从武清小王庄村请来了专业人士高岚田教授评戏。有了专家的指导,村民的戏剧表演技术进步迅速,杨培德、杨培茹、杨学文、姜永祥、李祥等第一批高老师亲传弟子成为大务剧团的主要演员,并在多次实地表演中快速成长为剧团的艺术骨干。“开始时我们把这种表演叫蹦蹦戏,唱腔结合了梆子腔和大口落子的元素,形成独特风格。演出剧目主要有《老刘公》《少刘公》《大十万金》《砸经堂》等,都成为当时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受到群众喜爱。”对村内评剧团历史颇有研究的村民陆海燕介绍。

评剧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以善于表现人民生活为观众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的前身是传统曲艺“莲花落”。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左右),莲花落盛行于河北唐山民间,以成兆才、月明珠、任善庆等为首的莲花落艺人,吸收、改编、移植剧本,借鉴皮影、河北梆子、京戏等艺术表演形式,完成了莲花落向戏曲演变的过程,并给这种创新的剧种起名为“平腔梆子戏”“平戏”。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晰,唱词浅显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剧本涵盖历史传说、古代文学和现实主义题材,《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代表剧目都脍炙人口。

目前,大务评剧团可演出《起解》《打金枝》《乾坤带》《杨八姐游春》《秦香莲》等60多个评剧传统剧目。在演出历史戏、古装戏的同时,评剧团队还编排了《农民泪》等现代戏。

全民参与

人人都能上台唱戏

大幕缓缓拉开,大务村活动中心内,一场经典评剧《秦香莲》即将开演。67岁的胡瑞兰在剧团里饰演老旦,“这是出老戏,是大家熟知的评剧大家小白玉霜的代表作之一。演出前一晚,我整宿睡不着觉,反复揣摩念白,生怕演出的时候出岔子。”胡瑞兰说,剧团的行头还是多年前购置的,已有些过时,但即便如此,他们对旧戏服还是视若珍宝。

即将开锣,后台与前台都忙得不亦乐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咱们剧团行当齐全,器乐、道具虽然老旧但都不缺。”邢振海是大务村评剧团的团长,说起剧团很自豪,今年已经是他当团长的第8个年头了,他介绍道:“评剧在我们村有着悠久传统,在1946年,村里就有老剧团。后来断代十多年,我们这辈儿人喜欢评剧的很多,大家自发组成了现在的评剧团,1992年至今,我们大大小小的演出一直没停。”

2019年,在大务村剧场内邢国钢老人正式收徒,并举行了庄重的拜师仪式。当时,邢振海、杨凤珍、陆宝红、姜德宽等24位徒弟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3岁。他们都是来自本村或邻村的评剧爱好者,共同的爱好把他们汇聚在大务评剧团。现在,评剧团演员主要由本村和邻村的48位村民组成,最大的已经快九十岁了。除了这些村里的“角儿”,其实村民们对于经典的评剧段子都能来上几句,“如果哪出戏临时缺个角儿,村民们都能顶上救场。”邢振海说。虽都是“半路出家”,但凭借着一腔热爱,新演员虚心学习,老前辈真心传、帮、带,成就了大务村评剧团的传承和延续。

“从小就喜欢评剧,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我都是从匣子里一字一句地学,跟着电视一招一式地模仿,有了手机就更方便了,平时没有活儿的时候就是大桥底下唱。只要锣鼓点儿一响,大家的精神头立马特别足。”胡瑞兰专攻老旦,聊起评剧神采奕奕。

胡瑞兰说,基本上每次演出前两个多小时他们就要开始装扮。“春节、正月十五这样重要的节日活动上,一连能唱三四天,听到台下的鼓掌和叫好声,甭提多高兴了。”如今,日子越来越好,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胡大姐生活脚步终于能慢下来,评剧成了她晚年生活的“快乐源泉”,她希望大务村的评剧团能走出去,登上更大的舞台,让大务评剧薪火相传。

创作剧本 升级剧场

永乐店打造“大务评剧”文化IP

为改善大务评剧团的演出条件,保证演出效果,更好地满足评剧团队排练和演出需求。永乐店镇党委、政府为评剧团修建了专业的演出大厅,进行了现代化影像设备升级改造,评剧团的演出服和排练场地也都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评剧的保护和传承。

村史馆内还特意建起了评剧团特色展室,收集大量珍贵戏服和评剧老物件。鲜活的实物和一幅幅内容详实的图文,记录着评剧在大务村的发展及评剧艺人的成长。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儿里藏着大务评剧团的百年“评”韵芳华。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务评剧团初心不改,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评剧传承之路,为大务村评剧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说百姓身边事,演百姓身边人,剧团一直努力创作优秀作品。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抗击疫情期间,评剧团分别推出《永乐十年大发展》《抗疫定成功》等多部新创剧目,在今年“星火工程”惠民演出时一经推出,便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10月,“唱响百姓幸福生活,共享非遗文化经典”2023年永乐店镇大务评剧展演也在镇综合文化中心精彩上演。利用评剧在大务村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正月十五及重要节日,大务评剧团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为镇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逐渐建立起“大务评剧”的知名度及认可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田永玲在看完村剧团的演出后曾点评:“这个村级的剧团能坚持到现在,这是多大的喜欢才能坚持到现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的国家官员应盛也对大务村评剧团给予了高度赞扬,“看到如此有活力的老年人,就看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承。这么多人生生不息地爱护、呵护、发扬、坚持着这个事业,是非常难得的。”他表示,评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这瑰宝结合新时代继续传承,展示出评剧的多元化,是大务评剧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永乐店镇为全面振兴大务评剧艺术,在剧本创作、演出活动、设施建设和挖掘评剧艺术史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逐渐形成“大务评剧”特色文化品牌。“未来,大务评剧团将更好地弘扬本土特色文化、打造永乐店文化品牌,把文化种子播种到群众心中。”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