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814期 >2023-12-05编印

通州小微项目的四字准则
快金准新
刊发日期:2023-12-0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4.jpg

新华街道:天桥湾小区便民服务空间南侧室外乒乓球场围栏修缮项目。

4-2.jpg

永顺镇:西马庄村南地下通道路面修复项目。

4-6.jpg

4-5.jpg

通运街道:荔景园小区无障碍设施修缮项目。

4-3.jpg

杨庄街道:德爱通惠幼儿园西侧上下京通快速路桥下人行步道整治提升项目。

本报记者 陈施君

说起小微项目,好些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近年来,通州小微项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以前绕着走的脏乱地块现在是街心公园了、磕磕绊绊的地块变得平整了、困扰已久的漏水问题彻底解决了……

记者从区发改委获悉,2023年“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已提前完成全年重要民生实事任务,共统筹实施小微项目301个,总投资5134.5万元,解决12345诉求935件、创城点位252个,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品质。

“快”是亮点

在新华街道天桥湾49号院,大门和立柱焕然一新,破旧的围栏和防护砖也修缮完毕。“说是区里小微项目出钱给我们修的,感谢啊!”正在凉亭内打牌的刘大爷笑着说。一处处小修补和小更新,点亮了居民家门口的大幸福。

区发改委副主任张芳介绍,“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的初衷,是以项目化手段解决百姓诉求强烈的烦心事。这类事情虽工程量小、投入资金不大,但事儿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今年301个项目总投资5134.5万元就能看出,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仅17万元,但解决的却都是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为方便各街道乡镇申报小微项目,区发改委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电子系统中为小微项目专门开辟了申请通道,属地在线上就可以完成申报。那么,哪些项目能纳入小微项目范畴呢?“我们优先解决群众诉求强烈的问题,经过现场踏勘、多部门联审等环节,最终决定是否纳入小微项目的支持范围。”区发改委人口科工作人员介绍。

既然解决的是百姓的烦心事,当然越快越好。“快”是小微项目的最大亮点。因此,小微项目从申报到审批,速度也相当快,一般不超过20个工作日,最快的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需2天。

“金”是关键

小微项目还有个特点,往往事情不大却牵扯颇多,经常拔出萝卜带出泥,遇到一些复杂关联,此时,小微项目资金往往就派上了大用场。

今年8月,北苑街道提交了一个小微项目申请。事情的原委说起来也简单:新城南街社区中山大街52号院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相邻,两家共用一堵围墙。而在今年夏天汛期巡视时学校发现,围墙上出现了两个奇怪的洞口,每逢下雨,雨水会顺着洞口流到学校草地上,围墙长时间被水浸泡,墙体已发生弯曲和倾斜。北苑街道新城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晨旭接到诉求后,立即来到现场察看,他发现墙体的另一侧倾斜更为明显,墙壁里的砖头已经开裂,整堵墙岌岌可危。

但面对这堵亟待整修的危墙,社区试图联系开发商寻求解决方案时,却发现问题棘手。“这个楼盘的原始开发商早已资金链断裂联系不上,后续接手的开发商说不是他们建设的,不清楚情况。”郭晨旭说。

维修资金究竟由谁来出?学校、开发商等几方产生了极大分歧。为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北苑街道向区发改委申请小微项目改造。很快,在9月初北苑街道牵头召开的吹哨会上区发改委人口科工作人员表态:“我们已经多次现场踏勘,墙体现状的确十分危险,涉及校园安全,又是市民诉求强烈的问题,可以用小微项目资金来解决。”

资金就位,9月22日,施工开始。工程拆除并新建围墙110米,增加排水管道约140米,经过近两个月的改造顺利完工,修葺一新的围墙下新添了排水口,彻底解决了危墙和排水两大问题。

类似这样的小微项目故事还有很多。区发改委表示,一般项目申报后,相关人员会尽快去现场开展调研踏勘,主动前往老旧小区多、群众意见集中的社区召开座谈会,到居民家中深入了解实际困难,实地查看点位现状,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治理方案。今年截至目前已实地走访了833个问题点位。“我们也建议每个街道乡镇能够建立自己的小微项目库,经过严格筛选后按照紧急程度纳入项目库,方便与我们对接。”该工作人员表示。

“准”是破题

城市治理,考验的是绣花功夫。依托小微项目,区发改委精准聚焦城市治理难题,提前预判,分类施策,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城市副中心老城区老旧小区较多,年久失修,其中房屋漏水问题在市民热线中诉求量一直较大。今年夏天,区发改委赶在雨季前用小微项目资金支持解决了多个小区的漏水问题,让居民们安安稳稳过了个雨季。

梨园镇嘉州阳光苑小区楼房外立面老化严重,遇到下雨天,部分居民家中墙壁出现渗水,由于长期洇水潮湿,墙皮也出现了霉斑,不少市民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镇里也想尽快修复,但头疼的是修复资金。

现场踏勘后,区发改委决定快速完成多个小区漏水项目的审批流程,给予小微项目资金支持。经过招投标手续,属地很快启动修复项目,每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最终成功赶在雨季前完工。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小微项目通过犄角旮旯的“小修小补”,集中解决“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的便民项目,将服务和资源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在小微项目的带动下,各街镇也行动起来,一批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的“服务管家”涌现出来。

在杨庄街道,依托小微项目多抠出100个停车位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事情发生在已建成20多年的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近年来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停车位紧缺尤为突出。针对居民提出的建议,街道、社区以“吹哨报到”等形式,邀请区发改委、区园林局、区城管委、区住建委等部门联合“会诊”。最终,在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社区提出了内迁绿化带扩宽主路的解决方案,并经业主表决通过。杨庄街道向区发改委申报小微项目,结合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调动物业支持等,共筹集到了80万元改造经费。改造项目于今年8月完工,小区内部由此又新增了100个宝贵车位。

“新”是突破

在实施小微项目过程中,区发改委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治理难题,探索“小微项目+人大代表问政问需”“小微项目+责师”等新路径,推动部门大联动,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在永顺镇西马庄村,南穿京承铁路的地下通道已经焕然一新,这个暖心的微改造就是在区人大代表的建议下,依托小微项目资金完成。

这条地下通道是西马庄村和竹木厂村居民前往八里桥和263医院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代久远,护板和墙面都有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下雨时还会漏水。区人大代表张兰香就此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对该通道进行翻新改造。经过现场调研,区发改委将其列为2023年度第二批小微项目,依托项目资金完成了更换阳光板、照明工程、墙面翻新、粉刷、隔离带更换等工程,于今年8月修葺完成。“每天买菜都要经过这里,以前顶棚漏水的地方,现在都修好了,看着就舒坦。”市民尹女士说。

创新机制,部门联动,小微项目与副中心责任规划师也实现了“牵手”。

杨庄路22号院位于杨庄路东侧,这片区域住宅楼密集,但公共活动空间却很少,藏在22号院内的小广场就显得特别珍贵。这处广场面积近3000平方米,随着时间推移,设施逐渐变得陈旧。不少居民拨打市民热线,希望能改造提升。

杨庄街道在向区发改委申报的同时也邀请副中心责任规划师04组团“新芽项目”团队参与方案设计。很快,来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们就来到小区现场踏勘、测绘,并在花园现场及线上向居民发放问卷,征求意见。“我们收到534份有效问卷,大家对改造的意见诉求也相对集中,例如希望保留现状廊架,增加健步走、儿童活动空间,改造亭子、改善绿化等。我们根据这些意见设计出了第一版改造方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新所副总工朱婷说。

首版设计方案很快与居民见面,大家兴奋不已,围绕设计方案热烈讨论。展板上迅速贴满写有居民想法的便签条。这一次,又有十余条居民意见得到采纳,根据大家的意见,街道城市办会同社区居委会、“新芽项目”责任双师团队很快设计出了新一版改造方案。

今年11月11日,改造后的小广场焕新亮相,环形健身步道色彩醒目,儿童活动空间、棋牌桌、缤纷花园、党建共享园功能分区合理,乒乓球活动区、羽毛球活动区及健身器械区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即便冬日降温,仍挡不住大家在小广场上活动的热情,一片暖意融融。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化小微项目惠民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解决问题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小微项目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张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