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14期 >2023-12-05编印

副中心交通枢纽施工忙得不亦乐乎
刊发日期:2023-12-0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金耀飞

记者日前获悉,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01标段工程一区顺利实现东咽喉铁路隧道结构完工,50万方土开始回填,项目二区、四区也进入施工新阶段,建设者们正在争分夺秒推进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设。

“枢纽咽喉”铁路隧道结构完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西靠北运河河岸,东邻东六环,处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汇处,总用地范围约69公顷。项目地下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包括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地铁平谷线和M101线车站、接驳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及市政配套等6部分。车站主体结构分3层,涵盖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轨道换乘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等。

据北京建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项目部经理杨帆介绍,枢纽工程东咽喉区是轨道交通和铁路运行涉及的列车到发、机车走行、调车和车辆取送作业等各种运行作业的必经之地,所以形象地称之为车站的咽喉区。站在基坑边,看着已经完成的东咽喉区铁路隧道被一层层回填土逐渐覆盖,他告诉记者:“地下结构完成了,要尽快将这50万立方米的土回填,才能确保基坑安全稳固。”

记者了解到,该施工在既有东六环道路地下进行,且基坑平均深度超过20米,保障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为此,项目部在外侧地连墙与内侧围护桩之间,从顶部向下设置了5道混凝土临时支撑组成围护体系,而在六环路下还设置了密如蛛网的临时支撑托起地面来保证作业安全。杨帆说:“回填土方时,我们采用了自东向西逐步回填的方式。”由于东边有两个竖井深度达到39米,先回填这里可以让竖井空间更加稳固,随后还要在现有作业面上回填8米厚的覆盖土方,使之与地面平齐。目前每天项目回填量约5000立方米,预计本月中旬可全部完成。

“枢纽心脏”确保明年8月实现主体结构竣工

与项目一区忙于填土不同,项目二区正在加班加点地挖土,明年一季度二区要完成全部土方开挖任务。北京建工项目部二区总工程师宋杰介绍,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副中心站枢纽01标段总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是枢纽工程中唯一被东六环横穿的标段,因此在该标段划分了一区和二区。二区是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中开工最晚的区段,是整个枢纽工程城际铁路开通的节点工程,北京建工项目部要确保本区段工期与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整体交竣;因此可以说,现在每一天都是十分重要的工期,都要安全有序、争分夺秒、紧张高效地推进施工。

据了解,二区是一个地下的四层建筑,包含了110kV变电站、220kV牵引电站、能源中心、垃圾处理站等,是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未来运营能源供给的心脏之一。“二区能否顺利完工对整个项目运行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加强统筹协调,调集一千多名建设者,以及配套的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资源进行结构施工。北京建工项目部殚精竭虑、夙夜在公,持续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资源调度,对建设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拦路虎,一个一个地攻克,确保二区主体结构建设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宋杰说,目前二区施工整体进度可控,预计2024年一季度能够完成全部土方施工,全面转入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确保2024年8月实现主体结构竣工。

“枢纽脸面”钢结构巨伞将空中就位

北京建工集团团队还负责建设副中心站枢纽东区接驳场站、换乘通道等建设施工任务。该区域是副中心站枢纽东区的人员进出与换乘的关键设施,也是副中心站枢纽面对东六环西侧路的重要对外展示的“脸面”。杨帆介绍,该区域包括地下0.5夹层、地下1层和地下1.5夹层,用于公交接驳,大巴停靠,以及各类交通换乘;和其下方的自驾车落客区、候车大厅、城际站台等构成一个便捷、安全、智慧的交通中心。

引人注目的是,该区域结构形式为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的框架形式,外铺玻璃幕墙,施工现场南北跨度达到46米,通过在中间建造若干立柱支撑幕墙屋面,从效果图上看,形似一把打开的巨伞。

要让这么一个“巨无霸”在空中就位,北京建工项目部通过对内部钢结构的组合分析,决定预制四段渐变的钢结构到现场再进行拼装。由于钢结构外部绑扎密集钢筋,且为渐变结构,钢筋穿插十分复杂。项目创新采用三维信息方式对钢筋和钢结构位置、走向,以及其与钢管柱的连接形式,进行多次数字模拟,最终确定了极为精确的材料尺寸、安装位置、工艺工序等数据信息,最终完成全部模拟计算,目前部分加工完成的材料已运抵现场,为后续施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