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809期 >2023-11-28编印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榆树故事”
刊发日期:2023-11-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王军志 王倚剑

4-1.jpg

黄金榆

4-3.jpg

塔榆

4-5.jpg

“榆钱宴”

榆树,作为典型的北京乡土树种在城市副中心广泛种植。这些经过筛选的优良榆科树种,已应用在城市副中心多个“绿块”。它们遍布宋庄镇、漷县镇、张家湾镇等城市副中心九个拓展区平原生态林工程以及行政办公区主要道路两侧,为城市副中心景观建设增彩延绿。

说起来,榆树不仅是如今绿化工程里的主要担当,它其实早已是通州本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潞城镇的前榆林庄村、后榆林庄村,漷县镇的榆林庄村……从这些以榆树命名的地名中可见一斑。这种常见的乡土树种不仅寄托着浓浓的乡愁,其中还蕴含着独特的运河故事。不久前,在西集镇园艺驿站,园林工作者就向市民娓娓讲述身边的榆树文化。

神奇塔榆 承载几代人回忆

榆树是榆科树种的总称,约16属230种。这种典型的落叶阔叶树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甚至可以向南通过赤道到达印度尼西亚。在我国,榆树有着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据大量的植被化石和孢粉资料证实,榆树是显系于新生代第三纪地层的古老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及华中各地。我国产的榆树树种就达8属46种,引入栽培3种,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数千年来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榆树文化现象。

早在周代文献《管子》就曾记载:“五沃之土,其榆条长。”《汉书》记载,秦代大将蒙恬战胜匈奴后“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史称“榆溪旧塞”或“榆林塞”,就是以榆林带作为军事防御工程,使得匈奴骑兵不能轻易南下袭扰,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绿色长城。南北朝史籍中对植榆记载更多了,皇帝鼓励在皇宫内苑、河道、夹道种植榆树。其中北魏还颁布了均田令和永业田制度,规定“课树以桑、榆及枣。”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对历代植榆经验技术及经济价值进行了描述,记载了教导农民种榆增收的方法:种植榆树不占田地、养护容易且小枝可卖柴,粗大榆木可做房屋、车辆、器具,春天榆叶、榆钱可以作为食物并售卖,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自此,榆树的种植也与经济息息相关。隋唐时期继承了北魏的永业田制度,全国栽植榆树极为普遍。

我国古代有两个传统节日——寒食和清明,均与榆树有关。唐朝时期,在清明节这天有取榆火的习俗。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月令》中的“春取榆柳之火”。

古代的“义务植树”里也将榆树视为重要一类。宋代立国后,重视边防林的营造。宋太祖赵匡胤登位后即令“于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至今,河南省开封市郊野的著名景区——万岁山景区古榆树居多。宋代还推行植树不增税的政策,建立课民植树考核制度。到了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朝廷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种植之制,每丁岁种桑枣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听种榆柳等,其数亦如之。”视植枣桑柳榆树为百姓的法定义务。

明朝大兴造园之风,江南私家园林中植榆造景极为兴盛,如金陵徐氏东园、金盘李园、苏州名园拙政园、上海日涉园都植有榆树。清代园林也选榆树为景,如扬州南园、浙江海宁安澜园、北京阜家园林“西苑”、社稷坛(今北京中山公园)。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在福陵宝顶上有一棵大榆树,据传为乾隆皇帝所栽,为努尔哈赤祈福。乾隆称榆树为神树,曾作《神树赋》。

北京地区,尤常见榆树。这一树种因其存活率高,养护成本低,成为广植于北京的因素之一。北京话说“榆木疙瘩”,用来形容人思想顽固、不开窍,可这“榆木疙瘩”里也有宝贝,比如脱皮榆和青檀就是稀有种质资源。

在通州,榆树有了更加神奇的故事。

被誉为“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燃灯塔上,一株塔榆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至今,这株古老的塔榆依然屹立在西海子公园内。据《塔榆记》记载,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修建古塔之时,榆钱随泥带至瓦垄之间,长出幼树。塔榆靠瓦底薄土生存,顽强拼搏屹立于塔顶近290年。1987年,修缮塔刹时将其精心移植于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旁。如今“塔榆”树龄320年,为一级古树。这棵曾经生长在燃灯塔顶的奇迹之树,在园林工人的悉心呵护下,已经“吃胖”了好几圈,它不但承载了几代通州人的记忆,更见证了本地的发展与蜕变。

地名是代表某一地方或地形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北方许多城市、镇村都用榆树来命名。像通州区潞城镇的前榆林庄村、后榆林庄村和漷县镇榆林庄村就是如此。曾有人统计,全国各地带“榆”的地名中,以“榆树”为最多,其次为“榆林”,甚至为某一地的专属名字,这大约是榆树和榆林对百姓而言最亲切常见之故,也显示出老百姓对榆树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怀和眷恋。

运河边榆树 还可防汛固堤

榆树自古用途广泛,榆木可用来制作车辆;榆科青檀树的树皮是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榆树皮还有利水、通淋、消肿的功效;种子油可制肥皂或作润滑油等。榆树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树姿端正而不妖艳,颇有“君子”气质。栋、梁是一座房子能否安稳的关键,榆木质地硬朗,纹理通直,花纹清晰,韧性上佳,色泽质朴天然,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且其具有耐湿、耐腐等特性,常被用作房屋的栋梁之材。

“榆树浑身都是宝。”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榆树耐旱抗寒,耐寒可达零下30℃,且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具备抗二氧化硫、氯、氟等有害气体的作用,固碳效果好,一棵白榆树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碳8公斤。其滞尘能力也很强,叶片吸附粉尘可达10克/平方米。榆树叶子、果实还是食源植物,可作为鸟类等小动物的食物,便于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总之,榆树深深扎根于古人和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且,在古代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畔,更是少不了榆树的身影。大运河边的榆树可谓“超常发挥”,衍生出了防汛救灾的功能。

在潞城镇的前榆林庄村、后榆林庄村,漷县镇的榆林庄村,都有与榆树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其中尤以榆林庄村的故事流传更广。这个与榆树联系紧密的河边村庄,西临凤港河、北接凉水河,村东50米处就是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三面环水,绿榆葱郁,风景秀美。榆林庄村种植榆树的历史虽不可考,但与此地相关的记载总与榆树有关,其得名也是由于村内密植的榆树。据《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清代乾隆帝南巡期间曾行水路途经榆林庄村,时值春日,榆钱长势正好,乾隆帝被河岸边一片鹅黄嫩绿吸引,兴之所至,下船观赏,既对充满生机野趣的自然风光大为赞赏,也感慨于榆钱谐音“余钱”的美好寓意,便将村名从“北树林”改为“榆林”。这段故事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岸边繁茂的榆林,在汛期便是就地取材的防汛救灾材料。榆树自古常用于河防固堤,由于其易活、生长范围广、根系发达,作为木材具备耐腐耐湿、质地坚韧、抗压性强、不易变形等特性,成为古代河务重要材料。史籍中讨论涉及河防的问题时,常有大臣请求在河边多种榆柳,一方面能够稳固堤防、保持水土,紧要时刻也能作为修堤材料就地使用。

漷县镇的榆钱宴也享誉京津冀。白居易《春风》诗云:“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食用榆钱的习惯。东汉崔寔在《四时月令》中写道“二月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就是关于囤积榆钱以供食用的较早记载。《本草纲目》也有“三月采榆钱可作羹,亦可收至冬酿酒,瀹过晒乾可为酱”的食用方法。榆林庄村的“榆钱宴”上,有软甜的榆钱糕、香气扑鼻的榆钱摊鸡蛋、爽口的榆皮面压饸饹,饕餮之余,再饮上一杯富含维生素的榆叶茶,满口生津。每到榆钱挂满枝头的4月,漷县镇民间美食节都会摆上一席“榆钱宴”,品尝运河风味,分享年年有“余钱”的美好祝愿。

乡土树种 研发转化迎新生

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东南角的樱花庭院,一棵榔榆与一侧的太湖石搭配,矗立在仿古凉亭前,成为游客观赏的视觉中心。榔榆、黄金榆、大叶榆等耐干旱、耐贫瘠,叶片吸滞粉尘能力强的榆树新品种在副中心的各个公园内广泛种植。在城市副中心,优质榆科树种还遍布宋庄镇、漷县镇、张家湾镇等九个拓展区平原生态林工程及行政办公区主要道路两侧,为景观建设增彩延绿。

位于西集镇的盛世润禾苗圃是全国特色榆科树种培育基地,也是副中心榆树苗木的“大本营”。10年间,这里已收集9种59个家系的榆科树种,成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提供苗木,并不断研究、筛选优秀品种,丰富植物资源,扮靓城市副中心。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名单公布的13位北京专家中,该苗圃负责人单军榜上有名。

苗圃内,园林工人正在为榆树修剪“发型”,有的灿若云片,有的形如葫芦、花瓶、茶壶,它们根据“头型”组成不同方阵分布在主干道两旁,行人置身其间犹如“阅兵”。这些榆树将为副中心及周边的平原造林、公园布景、道路绿化和丰富生态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裂叶榆,它有很好的滞尘能力。”单军手指的榆树叶片有巴掌大小,叶面有褶皱,摸上去还有硬毛。正是这样的特性,让裂叶榆在吸滞粉尘方面表现突出。“裂叶榆本来生长在北京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但在通州区,我们已经成功种植了300余株,长势良好。”单军说。

单军介绍,从2012年开始,他就在西集镇建设了近600亩榆科树种基地,专门研究这一北京乡土树种。多年来,团队先后在通州、海淀、延庆、怀柔、平谷等地收集保存了种源清晰的9种59个家系的北京乡土榆科树种资源,包括大果榆、脱皮榆、裂叶榆、春榆、白榆、黑榆、榔榆、青檀、小叶朴等,比市园林绿化局公布的《北京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2021版)》中7种榆科树种还多2种。目前,该苗圃共收集了近6万粒种子,经筛选、播种,已获得1.6万余株小苗,形成了20亩乡土榆科树种种质资源圃。

苗圃里有不少“宝贝”,既有昌平南口镇3000多年青檀的种子,也有延庆千家店“北京最美十大树王”之一的白榆种子。其中,脱皮榆和青檀还被列为稀有种质资源。目前,团队还在进行“古树幼化”方面的研究,通过繁育古树种子、枝叶,培养幼化种苗,探索古树长寿的秘密。

单军介绍,近年来,很多常见乡土树种面临无人开发且应用受限的窘境。他们通过筛选、育种、嫁接、扦插、修剪造型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榆树的抗性、审美,再将其推广到城市道路建设、美丽乡村、园林绿化等景观绿化工程中去。同时,既满足林业碳汇开发需求,也将林业生态链转化为绿色产业链。今后,这里的北京乡土树种研发转化经验也有望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