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09期 >2023-11-28编印

宋庄小堡北街片区改造完工开放
艺术加活力 无序变有序
刊发日期:2023-11-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改造后,小堡北街片区街巷由内而外散发艺术气息。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在宋庄规划首开印象街对面儿,一个不知名小巷里,一条画在主路正中央的绿色引导线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内部。从地面出现“人人艺术,艺术人人”的字样开始,游客便进入了以步行为主的活力开放街区。记者从宋庄镇获悉,包含一条主路和六条小巷的小堡北街片区,历时5个月改造完工。地面长达600米的引线如一条“绿色丝带”串联主街区和各个别具匠心的打卡点。

小堡北街片区坐落于潞苑北大街与徐宋路交叉路口西南角,在宋庄艺术区6大片区分类中属艺术品制作街区,多年来形成村民与艺术家混居的自然生态,是宋庄艺术区南区的“眼珠子”“脸蛋子”,随着村民生活审美需求的提升,改造迫在眉睫。今年2月底,改造方案基本确定,生活片区结合周边核心节点统筹规划,将过去基础设施差、街面形象杂乱、没有公共空间、开放空间艺术氛围不足、乱停车、照明系统不完善的“城市背面”,整体打造成了一个以步行为主、空间尺度宜人、充满活力场景的功能混合开放街区。

“素描”:简单翻新留住烟火气

改造自今年6月开始。3万平方米的翻新范围,尤其是北部几排并列建筑的背阳面,搁以前,直排管道、不同样式的防盗窗、各种空调外挂机、电箱、灯杆杂乱无序,加剧了建筑立面的凌乱。

整理后的街巷如同一幅线条笔直、静物杂而有序的素描画。地面笔直的散水线伸向远方,边缘抹平了棱角与道路一齐,黑色磨砂灯杆笔直排列,夜晚昏黄的灯光将照亮未来的夜经济;建筑北侧混凝土饰面,使用10厘米厚仿古青砖错缝铺贴改造,南侧居民出入口建筑立面则以红砖为主,保留原始风貌;各户门前的水泥树池、井盖边缘齐平,台阶的高度和制式统一。

整齐却不失烟火气。每家门前的花草、茶桌、石狮子、红灯笼,以及出挑的工作室、网红店招牌各不相同,不失特色。外立面形象“美颜”的同时,地下管道也一并翻新。经过梳理和规置,狭窄的小巷竟多出了至少半米空间,即便停车也不会影响车辆正常行驶。

“彩绘”:艺术街区带来别样惊喜

曾以画家村为核心的小堡村,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美术馆最密集的艺术区。随着北京行政办公区入驻,势必带来新文艺打卡群体,公共景观节点的设置就尤其必要。

白、灰、咖为主塑造了宋庄艺术区别具一格的底色;“红窗+灰墙”“黑窗+红砖”“灰墙+绿门”独特的撞色,营造了片区强烈的电影艺术感。街区艺术性的转化,彩绘和涂鸦也是一种方法,漫步街区,搞不好哪个转角就能遇到惊喜,每一幅涂鸦画都有一个让来客驻足留步的理由。

小堡北街片区遍布着上百家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分别征求艺术家意见,增加工作室引导标识,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被看见的契机,也带领游客和当地村民走入艺术生活,让村庄自内而外散发艺术气息。

在这些工作室周边,总能不经意邂逅梧桐、爬山虎等“不可压制的自然力量”,为村庄带来勃勃生机。新添置的海棠、晚樱、红叶槭等染色植物,竹棚周围的凌霄或紫藤等攀爬植物,将装点艺术区的下个春秋。

“水墨”:村落肌理流露诗情画意

“绿丝带”引着来客抵达最后一站“半坡空间”,位于此次改造最南侧的不知名小巷里。开敞的石阶递进式伸向尽头,颇有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这里原本是一家电影主题餐厅延伸出的开敞空间,尽管内部木桌椅、电影主题家具和绿植搭配得相得益彰,原来却被围墙死死围住。

此次改造,围墙被打开了,街巷立即通透起来,门口原本的木质或金属材质LOGO得以保留,不失这家电影工作室的艺术调性。黄昏时分,脱口秀、电影发布会、乐队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影影绰绰,倒成了街区一处变幻无穷的风景。

小堡北街片区村落肌理密集紧凑,最窄道路只有5米,公共空间凌乱破碎。夏季,村民蹲在自家门前台阶前聊天、乘凉的画面让设计师印象深刻。“必须为老人、孩子、艺术家们开辟出‘公共会客厅’,这也是属地村民的强烈愿望。”设计师李雪松说。于是,设计师硬是在这一亩三分地“抠”出来两个公共空间,建设口袋公园。

经过改造,街面整体形象得到包装,小巷深处,一处乱停车、乱倒垃圾的荒废空间也被激活、交通组织形式被重新梳理,排水、照明设施更加完善,在无比紧凑的空间里,新增130个停车位。

宋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周薇说,小堡北街片区改造亮相为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增加了一处关键节点,作为环境提升的样板,也将激发属地居民的内生动力,自内而外保护和营造环境。“村落过于密集的胡同肌理得到改善,变身为会呼吸、有空隙的休闲街区,能让人们从生活区中认识宋庄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