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俯瞰,北京城市副中心被蜿蜒的河流、苍翠的林带簇拥环绕。(资料图)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项目即将于下月开诊。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正在加紧建设。
运河商务区已吸引入驻企业两万余家。
本报记者 陈施君
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和到2035年的主要目标,进一步为城市副中心发展指明了方向。两年来,城市副中心对照任务清单,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两翼联动不断强化,科创要素加快集聚,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幸福温暖的民生之网有序编织。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魅力初显,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加速绘就。
联动发展
近日,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举行,北京50个项目签约落地廊坊北三县,意向投资额首次超过400亿元。会上,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的北京东雷恒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个大项目,公司将携手香河,建设年产500套的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项目。“走出北京在香河建厂,对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把北京的优秀技术人才引到香河服务当地,也为本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我相信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这家公司的“走出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一批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两地共同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会,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区域通办进入2.0版,市区两级3600余事项全部纳入通办范围。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在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河北段)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引桥上部结构施工。这是一条加强京冀两地公路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预计2024年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道路堵点,加强跨省通行能力,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全力推动与北三县的交通一体化,跨界道路通达性不断提高,已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开通跨界公交线路21条,主要道路和交通节点逐步串联成网。
同时,城市副中心持续加大产业用地供应,充分发挥疏解非首都功能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央企二三级企业、市属国企及跨国企业总部等优质资源搬迁入驻。截至目前,已累计落地央企二三级企业达92家,第一批入驻的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北京建院等5家市属国企新总部加快建设,累计入驻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61家。“四区结对”机制持续深化,新引入项目135个,注册资本金超53亿元。
“一核”辐射,“两翼”齐飞。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进“两翼”联动,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持续完善主要领导定期会晤、牵头单位对接调度、各部门常态化沟通三个层面的对接机制,在土地管控、产业承接、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合力推进政策集成创新,互学互鉴规划、建设、管理等经验。
创新驱动
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发展的六大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聚成势,催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
在位于中关村通州园的春立医疗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机床安静有序运转,生物杯单元采用全球先进的加工设备,可代替原有普车、数控、加工中心等多台设备;3D打印车间负责特殊定制关节的生产制造,二层自动化打磨车间内,灵活的机械手臂正代替人工进行打磨抛光操作。
与春立正达一样,甘李药业、福元医药、四环制药等企业都已成为副中心先进制造业闪亮的金名片,目前城市副中心规上医药企业已达25家,其中产值超十亿元医药企业3家、居全市第四,成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第五极。此外,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1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282家。
今年,北京市2023年元宇宙科普嘉年华在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举办,元宇宙全息儿童剧、气味电影让众多市民大呼过瘾。元宇宙产业率先实现开局。“元宇宙”是这两年的产业热词,城市副中心制定了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加快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若干措施,发布元宇宙北京城市副中心1.0成果、《城市建筑元宇宙蓝皮书》,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并实施房租补贴细则,元宇宙企业累计达86家,元宇宙产业子基金加快筹建。未来,通过3年努力,副中心还将培育、引进百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并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再将目光投向运河畔。运河商务区北京国际财富中心的园区里,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自2021年8月开业至今年6月,已撮合各类交易10.2万笔,涉及金额2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发展进一步提速,佣金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通州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又是自贸区,我们看中了通州未来的发展。金融业是通州的主要产业,包括财富中心,金融科技等很多方面与我们都是契合的。这里还有吸引外资的落户政策,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机构在这里落户。”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黄洪说。
截至今年9月底,运河商务区已吸引入驻企业两万余家,注册资本金近5000亿元,企业总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73%。引进来、走出去,内练产业发展大格局,外练品牌优化硬功夫,一座运河金融城已经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上。
民生福祉
近日,城市副中心多个医疗卫生项目传来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门诊、病房等区域已全部完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项目即将于今年12月22日全面开诊。
“医院开在家门口,还是友谊医院本部的专家坐诊,感觉太幸福了,再也不用大老远去市里了。”家住通瑞嘉苑小区的市民汪黎看着新医院一点点落成,高兴不已。作为落实北京新总规、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重点医疗项目和通州区首个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五年间,医疗服务总量逐年递增,门急诊总量达391.2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余人次,完成手术超过4.23万例。年底前将投用的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置急诊医技楼等功能用房。开诊运行后,相应配套设施将更加齐全,医疗环境和诊疗秩序将更加完善。
城市副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荣海小学投入使用,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景山学校通州分校高中部实现招生,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跨区教育集团成员校累计达到12所,区内一体化办学学校累计达6所、教育集团12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提升。
上午10点,中仓社区家园中心传来阵阵戏曲声,戏曲爱好者正在排练剧目,一旁的书法爱好者在婉转曲调中挥毫泼墨。“我们家园中心的项目特别多,还能照料老年人,每天午餐也是热热乎乎的,天天变花样,大伙儿都爱来。”中仓小区的老街坊庞可佳早已是这里的常客。
这是城市副中心36个街区级家园中心中率先亮相的一处。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将在12个组团内结合功能分区、人口分布以及现状情况建设36个街区级家园中心。各家园中心将根据属地优势,为城市副中心居民带来各具特色的生活服务。
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2021年、2022年分别完成1000.6亿元、1005.5亿元,位列全市第一梯队,建安投资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副中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构建起城市的“四梁八柱”,一批市级名校和优质医院实现入驻,生活服务设施加速补齐,为企业人才创造了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可以想见,城市副中心将朝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宜业宜居”型城市不断发展,让产业发展更优质,生活配套更完善,人居环境更宜人。
绿色打底
绿色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
高处俯瞰,北京城市副中心被蜿蜒的河流、苍翠的林带簇拥环绕,“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城市副中心的四季都很美,周末可以轮流去各大公园,家门口也有小型公园,不愁没得选。”市民刘青说。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成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造林面积2.1万亩,实现300余公里绿道横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东西部生态绿带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逐渐闭环,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4%。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5%,生态岸线、亲水岸线比例分别达90.9%、81.9%。
除了绿色生态,城市副中心在绿色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前列。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首批项目共核减二氧化碳排放2000余吨,还发布了首个副中心地方标准——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在位于张家湾镇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机器人手臂正在检查充电桩的安全性,其智能化和精确度令人惊叹。该基地成立于今年8月,主要致力于支撑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的科研攻关与实验验证,服务保障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将在智慧零碳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筑是城市凝固的历史。在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也已成为标配,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84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星级设计认证。
大运河畔的千年之城,正以破茧化蝶之势,擘画出北京重要“一翼”壮丽恢宏的未来图景,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