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807期 >2023-11-24编印

引导优质资源下沉 推进基层预约转诊
丰富多样医联体为副中心人带来福利
刊发日期:2023-11-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也是开展医疗卫生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日前从《副中心会客厅》了解到,通州区卫生健康委为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深入推进基层预约转诊,在强化综合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上已取得影像医联体、“MMC1+X”医联体建设等系列成效。

医联体建设结硕果

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了以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4家为核心医院的片区制综合医联体,还建立了医学影像、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康复、口腔、儿科、中医、肺癌、呼吸、消化、精神等专科医联体以及紧密型医联体,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其中,片区制医联体的建设通过结对包片等形式,发挥落户于副中心的国家级、市级医院以及区属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及技术优势,起到对基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专家下沉、基层骨干进修、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等措施,促进基层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不断规范基层诊疗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

同时,专科医联体规范了专科诊疗服务,建立起高效精准的上下联动关系,提升基层医师技术水平和职业荣誉感,并有效带动基层科研能力提升。紧密型医联体则促进了上下级机构间的同质化管理。

未来,医联体建设将关注信息化方面,着力打通上下级医院间诊疗数据联通的渠道。继而向北三县延伸,发挥京津冀医疗卫生的协同联动作用,在本年度新增呼吸、消化及精神专科医联体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老年病、心脑血管病、超声等专科医联体建设。

影像医联体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为推进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合法性,杜绝无资质人员出具诊断报告,区卫健委率先在潞河医院建立区级影像中心,以此为内核,2018年1月1日影像医联体开始试运行。

影像医联体的建立让基层百姓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医学影像专业服务,带动了卫生院诊治能力的提升,使患者免于转诊奔波,降低了就医成本。截至目前,潞河医院在医联体工作中为基层出具诊断报告已突破32万张。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5年间,影像医联体从最初试运行的1家增长到17家,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远程出具了319281例诊断报告。同时,影像医联体的建设也为基层单位建立CT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自2021年起,基层已上线5家CT,截至10月共完成报告37989例。

在医疗人才培养和设备使用上,影像医联体同样发挥了重要力量。在区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下,基层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多次组织放射科技师进行影像科学习培训,潞河医院对成员单位影像设备做稳定性检测、指导图像质量控制,整体提高了影像技师投照规范化操作能力。2019年全区影像设备稳定性监测检查中,影像医联体全部成员单位复检通过率为100%。2021年10月28日,永乐店卫生院影像科医生在潞河指导下,首次独立完成DR设备稳定性监测报告,在全国社区医院影像科中处于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潞河医院影像科还选派医生组成医联体会诊团队,与社区卫生中心密切沟通,从图像质量、投照参数、申请单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意见。经过努力,影像医联体全面实现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合法执业,杜绝无资质人员为患者出具诊断报告现象。

下一步,影像医联体将朝着云影像发展,借助AI辅助诊断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精准的服务。

MMC标准化建设助力慢病控制

2018年,北京首家MMC中心,潞河医院MMC中心成立。MMC的全称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为慢性疾病管理平台。MMC标准化建设以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为主,对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病进行控制。

2019年8月,在区卫健委的大力推动下,慢病专科医联体成立。目前,潞河医院内分泌免疫中心与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MMC1+X”的慢病管理模式,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管理,实现慢病的全域、全人群、全过程管理,服务于广大慢病患者。医联体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至今全区已全病程规范管理慢性疾病患者突破1.3万人。

潞河MMC中心作为北京地区首家及唯一一家省级MMC中心,仍在不断发展。中心正联合各社区卫生中心进一步优化促进慢病管理,实现代谢性疾病的分级诊疗,让更多通州区百姓享受到先进、全面、便捷的代谢性疾病管理。

同时,推进京津冀三地代谢性疾病防控的发展,通武廊三地共建跨区域代谢性疾病协同管理模式,开展并推动全区“三高共管”、“五高共管”,还将实现甲状腺疾病全程管理以及肥胖代谢疾病和骨质疏松全方位管理等。

此外,MMC中心近年来还引进了多项先进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将基因组学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使更多罕见病患者得到精准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