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02期 >2023-11-17编印

本市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投用
城市副中心家庭供暖用上中深层地热资源
刊发日期:2023-11-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立冬”时节到,“小雪”翩然来。在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随着中油地热2、3井采水泵阀门开启,来自3000米深处的地热水在热源站开始换热,再借助智慧管网汇入小区。至此,城市副中心宋庄镇和潞城镇一批保障房居民家庭用上了可再生能源。这也标志着北京市首个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正式投用。

“D、F地块供暖面积达35.3万平方米,是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可服务超3000户居民,每年可为首都减排二氧化碳7650吨,相当于植树27万株。”副中心工程办相关负责人说。项目钻探地热井共5口,建设地下热源站1座,项目采取中深地层“取热不耗水、等量同层回灌”技术,实现了地下水量不减少、水位不下降、水质不降低,可有效预防地面沉降,确保地热资源可持续开采,并运用地热与市政大网耦合模式为居民家庭提供可靠的供暖保障。

北京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含延庆盆地),覆盖房山良乡、顺义李遂、昌平小汤山和通州部分区域。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的新型城市建设要求,2021年10月,副中心党工委与中石油集团确定了城市副中心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合作事项,把0701街区D、F地块作为示范试点,历时两年时间在2023年供暖季正式投用。

“中深层地热项目建设本市尚无先例可借鉴,但该项目创造了‘六个第一’。”这位负责人介绍,它是城市副中心首个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也是本市首次采用采灌均衡、全密闭同层等量回灌、取热不耗水核心技术的地热项目;首次采用丛式钻井技术,减少了89亩临时用地和6.7亩的永久征地;采用全地下工艺建设,在北京尚属首次;也创造了本市地热单井钻井周期最短纪录;同时也是本市首个智能化管控地热供暖项目。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副中心工程办提前研判工程重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协调推进前期手续办理;针对地热钻井安全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完善地热项目建设管理安全要求。“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员协调,我们采取多部门、多专业联合的工作方法,在市区两级委办局的支持下,协调解决了新技术应用遇到的新问题。下一步,工程办将加强调度,按期完成地热与市政热力耦合的热源站建设。”这位负责人说。项目成功运行,为北京市全域推广中深层地热供暖储备了经验,也将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借鉴。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近年来,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渐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新建建筑如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年底即将投用的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均采用地源热泵供暖(制冷)。记者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10%。到“十四五”末期,城市副中心地热能供暖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达128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