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城韵总第800期 >2023-11-15编印

运河光影
刊发日期:2023-11-1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6.jpg

《副中心大剧院》。张寅生/摄

4-2.jpg

《苍穹碧水副中心》。周宇杰/摄

4-3.jpg

《运河南端杭州掠影》组照之一。张志坤/摄

4-4.jpg

《古运河塘栖古镇的魅力》组照之一。吴勇韬/摄

本报记者 王倚剑 关一文

等一缕光 等一座城

京杭大运河北首,一座千年之城正拔地而起。此次参赛作品中,有摄影师专门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勃的建设风景。

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200多米高的远洋乐堤港大楼楼顶风声呼啸,摄影师周宇杰抓紧脚手架,屏住呼吸,快门“咔嚓”一响,一幅《苍穹碧水副中心》定格在相机之中。

说起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周宇杰仍然心潮澎湃。照片中湛蓝晴空与五河交汇处碧水相映,绿地如毯,高楼点缀其间,构图、颜色都恰到好处。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照片里的天空清澄、楼体明亮。周宇杰说,这是因为他把握住了“天气”因素。“那天早上北京刚下了雨,中午放晴,空气好像被过滤了一遍,特别清新,我就赶紧联系施工方登楼拍摄。当时是下午三点多,太阳光正好完全照亮高楼,没有阴影,天空湛蓝,大气透明度也属上乘,才能拍出这样的效果。”

虽然天气是不可控因素,但能够赶上这样的高质量天气环境,与其说是因为幸运,不如说是耐心的结果。其实早在2020年,周宇杰在京通高速上路过时,就瞄上了从西岸拍摄五河交汇处的角度,但是当时远洋乐堤港大楼还未建起,他这一等就是两年,终于在2022年7月圆了梦。

“这张照片是一个‘前无古人’,大概也少有后来者的角度。”周宇杰不无骄傲地说。当时远洋乐堤港大楼封顶不久,楼顶玻璃幕墙还未完全装好,又赶上了完美的天气,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

不过他也有遗憾,由于照片两侧有一些工地,为保证整体效果不得不进行裁剪。“如果你看到原片,鱼眼镜头让整个地平线都形成一道半圆,五河交汇的效果更加震撼。”周宇杰心态倒也豁达,“摄影也是遗憾和等待的艺术,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若干年后再来,这里又有新变化,这组照片就形成了对比,能看到我自己技术的提高,也能看到副中心的发展。我可以用两年时间等一个机会,也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去等一座城。”

2022年8月23日清晨,张寅生在大运河畔登上一片高地,晨曦中按下快门,用影像记录了还在建设中的北京艺术中心。日光倾泻,洒落在“文化粮仓”曲线勾勒的外幕墙上,金色的光影中,两位建筑工人“倏”地闯了进来,张寅生即刻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生动唯美的一幕。

“北京艺术中心是高雅艺术殿堂,我希望照片的呈现方式也是艺术的。在我心中,它承载的文化功能堪比维也纳金色大厅,如金色闪闪发光。”张寅生说。彼时的副中心大剧院还未更名北京艺术中心,但建筑工地中形似风帆的“文化粮仓”已在光影中初绽荣光,流淌千年的古运河畔,涌起了一座星光熠熠的艺术殿堂。

张寅生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也是国家大剧院的兼职摄影师。2018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启动拆迁时,他就开始在这里拍照片。张寅生家住在距离绿心不远的地方,没事就来看望这位“好友”。小圣庙拆迁、沿途的街景、忙碌的工地……从裸露的荒地到闪耀的剧场,张寅生见证了北京艺术中心拔地而起的光辉岁月。

“北京艺术中心是三大建筑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今年9月27日,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迎来首场测试演出,张寅生激动地赶赴现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录下人们对这座文化地标大幕揭开的期待瞬间。辛苦作业的建设工人,工程施工的重要节点,剧场落成的兴奋时刻……“拍了三年多,真的好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样,有感情了。”张寅生有些激动,坐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北京艺术中心,从剧场结构设计到音响效果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对生活在通州的人来说更是一个超级福祉。“在家门口能欣赏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演出和交响乐。”除了拍照,张寅生也是位音乐爱好者,对于北京艺术中心的正式投用,他期待满满,“希望等正式开幕了以后能拍更多的照片,看更多的演出。”

定格运河烟火

运河风韵,千里绵延,南端就是美丽的杭州市。杭州运河的文化自然旅游景观带独具特色,在这里可以感受白墙黛瓦的江南建筑风格,漫步青石板巷,仿佛穿越时空,梦回江南水乡。此次摄影作品中,就有人选择了展现唯美江南的题材。

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上,三个女孩眺望高楼、旧屋、货船;龙舟队奋桨纵楫,争夺比赛桂冠;正月初六,塘栖古镇水南古戏台上唱起传统戏曲,年味如河水汩汩流淌;夏日清晨,喜爱晨练的居民们欢快跳操……在杭州摄影爱好者张志坤的镜头里,多的是这样接地气的精彩瞬间。工作之余,张志坤偏爱拍摄这些“人间烟火”,实时记录这些身边发生的故事、亲身体验的见闻。他自小在运河边长大,也对运河边的人、运河边的生活景象情有独钟。

在获奖的这组摄影作品里,有一张格外珍贵的照片,画面里三个孩子在驳船上点燃烟花,火花映照着笑脸,氛围明亮温馨。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的大年三十,画面外是两户“船上人家”,他们都来自安徽利辛县,夫妻搭档常年在运河上跑运输,春节正是运路繁忙时,他们都没回家过年,于是这天,老人和儿女们纷纷来到船上,两家人在一起过了个团圆年。

为了拍摄两家人过年的景象,张志坤从早上七点就赶到了三里洋码头,拍他们做饭、干活、放烟花,直到晚上六点才回到自己家。可惜的是,当时他没有留下两家人的联系方式,随着河岸多处码头的拆除,驳船不再停留此处,拍下的照片也成了离别的纪念。

照片不仅寄托感情,也反映着时代变化。这组获奖照片大多拍摄于2013年至2015年,今昔对比,照片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张志坤拿出另一张照片,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来袭,晨曦中的京杭大运河杭州鸭雀漾码头停满船只,在鱼眼镜头下显得格外拥挤,“当时有几百艘各种运输货船在这抛锚避风,你看,停了满满三排。后来京杭运河杭州段运河二通道开通之后,就没有这么多船挤在这里了。”

《古运河塘栖古镇的魅力》组照拍摄于2018年5月17日的运河杭州段千年运河古镇——塘栖古镇,通过保护整治,这里更富生机、魅力。作品以运河、古桥、御码头、古镇长廊为背景,加上旗袍秀使古运河更显时代色彩。

吴勇韬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会员,运河是他长期关注的项目。“运河的保护、整治及生态环境变化,还有沿岸建设和百姓生活的鲜活动态,一直是我关心关注的题材。而且杭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宋历史文化起源地,更值得深入研究拍摄。”

吴勇韬介绍,运河·塘栖古镇地处京杭大运河畔,是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是杭州市的水上门户。运河·塘栖古镇始建于北宋,元以后商贾云集,明清时期更是富甲一方,冠有“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是镶嵌在古运河畔分外夺目而耀眼的一颗明珠,有独特的水上街市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运河穿古镇而过,两岸老房子古色古香,河上古桥相连。这一切景致都让身为摄影师的吴勇韬着迷。他说,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曾这样评价这里:千年古运河,江南佳丽地。他希望用摄影作品留下运河·塘栖古镇的美,让它成为传承千年的运河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