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部分展品。
京杭大运河北首,运河商务区拔地而起,扼守副中心运河岸线。
本报记者 关一文 王倚剑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从南到北串联起二十座城市,被运河滋养千年的沿线人民生活再焕新貌。在美丽的通州北运河畔,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拔地而起,以北京新文化地标展示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勃勃生机。昨天,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在京举办。
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五方合作机制”共同主办。本届“京杭对话”活动首次与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合并举办,并邀请天津、河北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共同行动。其间,共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也将持续组织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今年的开幕式·主论坛上,诸多成果实现落地,助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活动现场,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完成签约,未来双方将在水上文旅产品打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
大运河北京段文博领域建设成果也在会上发布,展示了2020年至2023年北京大运河考古、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改善、世界文化遗产检测、文化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取得的多项新突破和新进展。
大运河贯通古今,更展示全新生活方式。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由“五方合作机制”联合推出,《中国新闻周刊》出版,是国内首本以生活方式呈现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的图鉴。其中通过8大板块、128个单项串联起京杭大运河沿线20座城市的美食美景、风物精华,是助推中国大运河“出圈”,赋能美好生活的创新之举,让大运河在生活方式的流行中共建共享。
【南北对话】
为传承运河文化而聚首
运河一线牵南北,水岸数城同文心。大运河是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活化石”,也是一根牵系南北的“缘分绳”。为推进运河保护,促进城市建设、共建活力文化带,沿线省市携手同心,守护文化根脉、畅通生态绿脉、壮大经济动脉,让奔涌千年的大运河焕发时代光彩。本届京杭对话中,围绕热点话题精彩观点不断碰撞火花。
强保护:遗产保护呵护文化运河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
北京市统筹做好北京大运河沿线建筑遗迹和文物的保护修缮,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20多项。老八里桥修旧如旧还原古桥“本色”,保护胡同肌理和城墙遗址,最大限度保留漕运古城原貌。同时,北京市打出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园林绿化、景观营造“组合拳”,萧太后河全线河道贯通,京冀段62公里全线通航,城市副中心160余公里滨河绿道贯通。
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
拥有1400年历史的燃灯佛舍利塔经修缮后雄姿再现,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从历史中走来。目前,副中心各类文物遗址经过风貌保护和活化利用,将最大限度呈现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的历史印记。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
河北省已完成大运河沿线176处文物遗产点实地勘测,推动实施谢家坝等重点保护修缮工程,颁布实施《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建立大运河沿线区域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制度,维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同时,坚持活态传承,深入开展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抢救性保护,强化对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培训,建立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打造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大运河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传承地、展示地。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
浙江省在推进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中,加强沿线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形成了“1+5”运河遗产监测体系,保持了大运河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存延续性。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整体保护修复运河沿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领域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
我在绍兴浙东运河河畔长大,工作后每天经过运河,后来到北京发展,工厂就在北京通州运河边。有幸参加运河考察期间,我特别关注运河边的文化遗产,像天津杨柳青年画、扬州漆器、杭州丝绸、张小泉剪刀……我想我们要将文化留给大运河,留给历史,留给后代。
有一次,我和曾经参与大运河申遗的两位老先生走到广济桥上,这是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桥,老先生说:“老朋友,我又来看你了。”我深受感动。这种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广传播:文艺精品描绘开放运河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
“让厚重的历史说话,让鲜活的文物说话。”北京市深入挖掘阐释大运河文化内涵,创作推出长篇小说《北上》、图书《漕运河道图考》、戏曲《花雅运河》《蒲柳人家》、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纪录片《这里是通州》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动出版第一部完整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大型辞书《大运河文化辞典》,加快建设大运河博物馆,生动展现遗产背后的文化价值,努力实现“一条河了解中华文化精华”。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
《大运河开凿史》《浙东运河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以及交响乐《中国大运河》、舞剧《遇见大运河》等文艺精品作品深受欢迎。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
浙江省将运河文化研究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推动成立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创作更多反映运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加强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机制,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塑品牌:经典活动打造多彩运河
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
京杭大运河北首古今交辉,围绕运河主题,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首届“运河有戏”演出季、大运河音乐节等百余场文艺活动;以体育融入生活打响“通通来运动”品牌,打造副中心马拉松、运河赛艇大师赛等体育赛事;加快建设“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遇见·运河”城市探访等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再现“漕运通济”的繁华盛景。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
为推进大运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园”“岸”“址”类省级重点项目在浙江推动。大运河国际音乐节、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中国大运河庙会等系列群众性文化休闲活动,让人们亲近运河、品味运河、享受运河上的美好生活。
促创新:文旅产业塑造潮流运河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
加强运河功能活态保护,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不断拓展文旅产业空间,高标准建设沿线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一批老旧厂房华丽转身,实现产业业态集聚,各美其美。同时,串联人文和生态景观,打造特色彰显的运河文化旅游带。大光楼、漕运码头、柳荫码头等五大主题片区和25公里环河特色游线尽显运河之魅。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实现了“亮化、美化、文化”的转型,汇聚人气、烟火气。如今,恢复通航的大运河,宛如一条时光轴,串联起古老历史建筑和现代化都市风光,成为游客打卡的新地标,是北京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和经济发展线。
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环球主题公园成为游客来京旅游目的地,环球城市大道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新地标芳容初绽;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各美其美,“一区一河三镇”文旅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正全面加快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主动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拓展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文化演艺等文旅相关产业。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
着眼融合发展,支持运河建设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深度合作,发展数字创意、工业设计、动漫游戏、文化娱乐等文创产业,让创新要素集聚运河。同时,突出活化利用,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运河沿线优质文旅资源的一体化开发,擦亮“千年运河”文旅品牌,让大运河在回味乡愁中“动”起来、“活”起来。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
在“创新转化”方面,浙江省努力让运河文化更加活起来、亮起来。其中,提升打造浙东运河文化园、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大运河数字云平台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大力发展新兴科技实景演艺、数字艺术、互动展示等前沿特色文创产业,实现古老运河文化的现代表达。
利民生:惠民空间成就幸福运河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
北京市把大运河文化带建成“惠民工程”,打造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马家湾湿地公园、大通滨河公园、顺义新城生态休闲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等一批滨水空间,成为市民乐享的活力中心。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坚持“还河于民”,将运河文化融入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发展富民特色产业。以“游客的眼光”“群众的眼光”建设好、运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让人们享受“城在公园里、园中有城市”的幸福生活。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
河北省在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整合沿线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廊坊市运河文旅小镇等文旅产业项目深入实施,南运河沧州中心段实现旅游通航,“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大运河正在成为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国家一级编剧马继红:
我在创作以运河为主题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时,从杭州出发到湖州、嘉兴、绍兴、宁波,又一路北上走访,迈开双脚亲近运河,采访了各行各业大概100多人。其中有常年在河上跑运输的船老大、负责河道监理的执法人员、居住在运河畔的老百姓,也有亲历过申遗的政府官员、研究大运河的学者专家,还有很多爱河护河的志愿者,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非遗传人。他们讲的最多的是运河的变迁,讲过去被污染的河水是怎么变清的,过去脏乱差的环境是怎么变美的,过去萧条的运河周边的街景是怎么变得繁荣起来的,过去被岁月淹没的历史遗迹是怎么重新焕发了光彩。如今推门见河、开窗赏月的美好生活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