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791期 >2023-11-02编印

底色奏鸣曲
刊发日期:2023-11-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本报记者 曲经纬 陈施君

深圳和浦东新区用20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期同样是20年,能否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是市委针对副中心建设发展提出的“二十年之问”。

昨天上午,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城市绿心活力汇开幕,专家院士建言献策,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探讨前瞻理念,企业碰撞实践经验,推广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自2019年至2021年已连续举办三届,并与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一起被列入北京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明年有望提格为北京绿色发展论坛。

高朋满座、贵客云集。本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嘉宾层级再创新高,首次邀请了国家部委出席,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相关领导在开幕式致辞,邀请了4位国际前政要、国外绿色发展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国际专家带来国际绿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理论,中外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促进了国内外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互鉴,努力打造北京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新窗口。

第一乐章

功不可没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致辞中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支持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他表示,十年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6.4%、46.5%、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近60%,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北京的贡献功不可没。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作出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特别是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他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指导北京市生态能源先行先试。同时,将支持北京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3类12个重点方向,要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示范工程建设。“希望北京市积极发挥创新高地优势,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我们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工程将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第二乐章

全球共同来分享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他愿意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中,将北京经验分享给全球各个城市,因为这些城市都致力于绿色发展,并且正在学习如何做好污染治理以及城市的规划。

放眼全球,大家面临的挑战基本相同,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区的人们都希望城市变得绿色,需要良好的交通系统、清洁的环境等。放眼全世界,大量的人口由城市外向城市内蔓延,而各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几乎是相同的节奏,他指出了一些城市中会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全球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其中中国的比例约60%,未来将达到70%到80%。21世纪绝大部分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进而要建立以人为本以及绿色清洁的城市,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城市规划。“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建立了很多大城市,规避了世界上许多其他发展中城市出现的贫民窟现象。这都归功于出色的城市规划。”

其次是交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是全世界地铁系统最发达的城市。中国地铁里程独占世界六成,在“一带一路”中,中国帮助河内修建了他们的第一条地铁线,还在帮助其他25个国家修建地铁,让地铁系统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人们需要绿色住房,需要更多公园、城市绿地,以及优质的能源系统。中国是全球绿色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全球60%到80%的绿色能源来自于中国,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和电动车。而北京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第三乐章

零碳家园的遐想

“如果说中心区已经是高碳锁定不好做工作的话,城市副中心是新建的一张白纸,我们可以画最新、最美的零碳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题为“北京碳中和的目标取向与经济社会能源综合转型路径”主旨演讲中,表示看好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发展前景,并用一系列数字展示北京在能源转型上应该走在全国前头。

“北京基本上已经跟发达国家高位平台区波动下降的格局基本一致,能源结构中煤炭基本退出,住房面积、汽车保有量均能耗、人均排放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北京1400亿吨二氧化碳,人均大约接近7吨,这比我们全国人均8.2吨低,但比欧盟人均6.3吨还是高出了。这样的情况下,北京要在全国先行一步。”

对于零碳思路,潘家华举例说,首先要明确哪些碳可以去。“如果说电动汽车能够完成空间物体位移,我们还需要燃油吗?如果地源热泵能保证供暖和热水需求,我们还需要天然气吗?北京8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可以装机1000瓦,1000瓦的太阳光伏装机一年就能产生1300度电。”

他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寄予厚望,在他看来,城市副中心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各类能源转型路径。

第四乐章

绿心公园里的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认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强调的是系统观和整体观。从景观尺度上考虑,北京城市副中心可以放在北京市整体角度考虑自身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注重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同时,要考量经济可行性,动态适应管理,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则是展示这座城市绿色发展的窗口。在论坛开幕前,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的傅伯杰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散步,近距离感受城市副中心的绿色。“我了解到今天的会址就是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秉持了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理念,同时在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经完成首个城市组团级区域绿色低碳能源全覆盖,实现了“负碳”状态。

第五乐章

携手而行的伙伴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介绍,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上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8亿吨,成交额204亿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碳价由启动上线时的50元左右每吨上升至80元每吨左右,基本反映了我国发电行业减排成本。目前,有全国2200多家发电企业正积极履行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义务,履约率已经达到70%以上。

逯世泽特别提到了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绿色交易所,这座当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北京环境交易所)升级而成。逯世泽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研究建立市场调节机制,抓好数据质量的日常管理,尽快启动整个CCER市场。

为了推动各方加强伙伴关系,赋能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式上,华夏银行和北京绿交所签订了协议,合力共同支持城市副中心绿色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和北京绿交所签订协议共同开展绿色低碳课题研究;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分别与华夏银行、北京建院签订协议,共同高水平举办绿色发展论坛。

第六乐章

对副中心的希望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建安投资已经走在了全市的“排头兵”位置。建筑“低碳”还有哪些路径可以走?针对这个问题,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进表示,新建建筑势必要走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道路,要研究房子本身能不能发电、够不够节能、能不能产生清洁能源等问题。

他建议,城市副中心未来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高端科技、健康产业等非高耗能行业,把产业发展和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建设中。“让房子本身成为能源供给和消耗的整体,把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园区变成生态微单元,来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智慧成果。”同时,低碳节能也要在城市更新领域大展拳脚。副中心可以在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光伏屋顶、地源热泵等改造方面多点发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我们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企业要把总部搬到北京来,我们也鼓励一些创新创业企业到通州看看,这是未来经济增长最富潜力的区域。”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论坛上提到对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建设愿景时也对绿色建筑生态给予重点关注。

“希望我们通州校区是一个全生态的校区,不是简单的花园校区,植物的布局以及植物之间,植物跟人的关系等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灯光的管理、能源的管理等也要智能化,通过智慧系统、人工智能系统降低能耗。最后是人本化,希望未来人民大学的学生是作为具有绿色理念的人在里面学习,能够保护一草一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4-3.jpg

北运河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成绩单”

本报记者 陈施君 曲经纬

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无煤化”、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亮出了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成绩单。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紧紧围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个方面,突出源头控制、系统控制,狠抓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工作,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副中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城市副中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6%,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建立上,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进压煤减碳工作,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无煤化”。副中心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等在施项目面积累计约420万平方米。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全国整区(市、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疏整促”专项行动中,城市副中心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692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43家。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全市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落地,北银理财完成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投资。设立全国首个城市级ESG研、产、投一体化产业创新引擎,全国领先的ESG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美绿色基金、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等一批以绿色、双碳为特色的产业主体落户发展,全国首家认证金融机构“绿色网点”(工商银行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揭牌亮相,全区绿色信贷余额超300亿元。副中心绿色金融市场基础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城市副中心的绿色生态本底更加鲜明。城市副中心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北运河、运潮减河等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实施绿化建设25.1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35%,年吸收二氧化碳约40万吨,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持续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出门见绿、起步闻香”已融入广大群众日常生活。

绿色工程方面,行政办公区内的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水平。运河商务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完成首个城市组团级区域绿色低碳能源全覆盖,实现了“负碳”状态。正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北京地区首次成功建成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热泵供暖系统试验井,可为副中心站枢纽约189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冬季供热,与传统燃煤供热方式相比,每年可减少8000吨标煤消耗量。

即将竣工的副中心三大建筑,打破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图书馆、剧院、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5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投入运营后,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万吨,将成为城市副中心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示范。

孟景伟表示,未来城市副中心将构建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示范。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及老旧小区改造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力争到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建设。

能源转型方面,城市副中心将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试点,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不再新增独立燃气供热设施,有序推进区域散小热源整合与热泵替代。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新建建筑可利用面积80%安装光伏光热设备,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280万平方米。

城市副中心将继续倡导绿色出行,建设高效绿色、生态友好的交通网络,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运输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完成新能源化,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