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施君
“沿岸的码头连成了片呦,运来了漕粮、皇木和建城的砖,漂来北京城,船到张家湾。”日前,歌曲《张家湾》上线发布。近年来,张家湾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写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副中心文化旅游新地标。
自明清开始,张家湾就是京杭大运河北端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红学文化在此汇集,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也为张家湾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修建于明代的通运桥、矗立于萧太后河畔的古城墙、历经500年风雨的老槐树、京杭大运河故道遗址、漕运巨石、千斤石权,无不见证了这座古镇的繁荣与沧桑。
3分25秒的歌曲《张家湾》,唱出了张家湾的千年底蕴。儿童和声作开头与结尾,象征着张家湾的历史与新生。歌曲曲调宛转悠扬、轻灵飘逸,将张家湾的“古”和“今”娓娓道来。充满古韵的词句,朗朗上口的韵律,展现了“千年漕运、皇家苑囿、红楼一梦、设计小镇”的发展,交织着文化之美、和谐之美、奋斗之美、未来之美。
歌词作者刘福田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湾人,作为职业作家和文史工作者,他对研究家乡的历史尤其感兴趣。创作歌词时,刘福田还特意请教了著名词作家蒋立新老师,请他进行了加工润色。“歌词的重点在于述说张家湾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漕运古镇、皇家捺钵和红学圣地,这是张家湾最精美的三张文史名片,当历史照进现实,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一首讴歌家乡的歌也就呼之欲出了。”刘福田说。
音乐制作人、国家三级歌唱演员、张家湾镇“美+”家庭文明新风尚促进会成员孔令如参与了歌曲的后期制作,“千年古镇,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歌曲将张家湾镇的人文历史、建筑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等特点融入唱词、纳入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将千年古镇繁荣发展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人们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的演唱者都是张家湾镇的建设者和普通市民。演唱者戴普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来设计院建筑设计师,2022年来到了张家湾设计小镇工作,是一名“新”张家湾人。“这次有幸参加歌曲演唱,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令我震撼,未来,我将与所有张家湾人一同努力、共同见证一座国际范儿十足的古镇崛起。”
张家湾镇历史悠久,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副中心文化旅游板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聚集区,张家湾古镇项目已规划了“一带,两轴,三区”空间结构。一带,即依托玉带河、萧太后河、凉水河等历史文化漕运河道,形成大运河滨水文化带;两轴,即依托长店街与张梁路,形成漕运文化展示轴和近现代文化展示轴;三区,即依托自然河道水网,结合历史空间格局,形成古城遗址片区、张湾镇村片区、产居融合片区三个片区。在整体定位上,打造古今记忆交汇地区、漕运文化展示窗口、文化功能融合节点、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目前,张家湾城遗址与通运桥作为大运河上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已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保”。张家湾镇正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入开展古城墙和通运桥周边环境整治以及萧太后河水环境治理,提升张家湾古城周边环境。同时,做好大运河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的配合与支持工作,让这个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