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85期 >2023-10-25编印

从业25年焊接工作的于大海“心里有一团火”
副中心有位不一般的“普通焊工”
刊发日期:2023-10-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

于大海正在进行焊接作业。记者 白继开/摄

本报记者 陈强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座“超级工程”里,有许多终日奋战在高温火花中的焊工。面罩之下的他们,拥有一颗颗滚烫的匠心。

从业25年的于大海就是其中之一。参建过北京南站、天津滨海站、雄安站、兰州西站等多个高铁站的他,焊接技术出色,前不久还连续第二年登上了副中心站焊工技能大赛的领奖台。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02标段项目建设现场,焊工们站成一排,手上稳稳地拿着焊枪,焊丝接触钢铁的那一刻,火花四溅,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容。焊接完成,脸上还泛着红的于大海有些腼腆地说:“咳,这还是第一次接受采访。”尽管参建过不少大工程,拿到过很多荣誉,可为人低调的于大海总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焊工”,“这么些年,只是做好了本职而已啊。像我这样的,工地上多了去了。”

在副中心站工地上,于大海的作用可一点也不普通。他堪称焊工组的“全面人才”,什么活儿都会干。从灯架子、水箱,到电箱护栏、爬梯,于大海都能把设计、选材、焊接全部“一肩挑”,不仅要考虑变形,还要考虑受力情况。就拿基坑施工阶段工人们进出作业现场要用到的爬梯来说,于大海要先现场量尺寸,然后选择硬度高的钢管,再设计合适的角度,最后才是焊接步骤。

“焊工的工作条件可能是整个项目上最艰苦的。”于大海说,自己虽然是“焊接老兵”了,但每次看到工地上焊接巨型钢柱的工友们在奋战,还是会心生敬佩。于大海忘不了他们工作的场面——因为焊接要保证一次成型,不能有任何瑕疵,钢管柱焊工们必须精神高度紧张,飞溅的火花时而掉落在肘弯里,时而掉进鞋里,为了不让焊缝因停弧而出现不平整的接口,焊工就算咬牙忍着疼,手也不能有任何抖动。“他们的手肘、脚上都是星星点点的疤痕。”

实际上,已经从事25年焊接工作的于大海,身上也有不少烫伤的痕迹。“有时候,焊缝的缺陷误差要小于零点几毫米,手的摆幅就在两三毫米之间,连呼吸都要调整好,喘一下、咳一下都不行。”于大海云淡风轻地说,“反正烫都烫了,就更不能半途而废了。”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地处千年大运河畔,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届时,旅客从这里出发,可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从业25年,于大海参建过的高铁站不止这一个,越来越有职业成就感的他,心里也多少有些遗憾,“老家县城现在还没有高铁站呢。”他说,现在开车回河北老家要4个小时,要是高铁开通了,估计1个多小时就到了。

多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盼着回家更方便”成为了很多工人们的心愿。今年中秋假期里,于大海的父亲做了次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长子的他却没能陪在身边。父亲手术那天晚上,于大海下了班,脸上都是灰,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明月,那种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他顾不上洗把脸,马上跟家里人通了个视频电话,听说父亲手术成功,心情才稍稍平复。

眼下,于大海和许许多多焊工一样,正在为了项目竣工冲刺贡献全力。想家的时候,他就给妻子通个视频电话,聊聊家常。“等孩子长大了,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任务接下了,就一定要尽全力做好。就像焊工一样,心里要有一团火。”这是于大海对孩子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