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76期 >2023-10-12编印

开放3年,已深度融入城市副中心居民的生活
爱上绿心,已不需要理由
刊发日期:2023-10-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3.jpg

市民在绿心露营区惬意休闲。张寅生/摄

1-1.jpg

绿心崛起“三大建筑”文化地标。记者 常鸣/摄

1-2.jpg

经过三年保育,绿心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张寅生/摄

本报记者 朱松梅

又是一年秋天。上月底,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迎来了开园三周年。1000多个日子里,累计810万人次游客到访,200多场活动让这里活力满满,三大建筑也已巍然矗立。

三年间,绿心给城市副中心带来了什么?人们对它有着怎样的评价?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万亩绿心,感受副中心最有生命力地标的N种打开方式。

诗意栖居

绿心P7停车场旁,一片起伏有致的大草坪是理想的露营地。

十一黄金周最后一天,记者踏足此处,眼前是一幅柔和温馨的图景:毛茸茸的草颇有野趣,几株杨柳槐洒下浓荫。很多人支起帐篷和天幕,摆上蛋卷桌,中年人凑在一块儿聊天,小朋友们到处疯跑。还有爱拍照的女孩子带来几枝粉玫瑰,插在桌上的陶瓶里。

“这里远离喧嚣,但又很便利。中午点外卖也送得很快。”一位露营者告诉记者,除了松弛感十足的露营区,往里头走去,绿心还有看不厌的花海、湖泊,一家人朝往暮归,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

70多岁的程广森则是星形环路的拥趸,几乎每个清晨,他都要入园跑一个“五角星”。在这片11.2平方公里的大公园里,镶嵌着一条脚感极佳的跑道,全长5.5公里,围成五角星的形状。跑道两侧栽种数不清的树木花草,随节气轮回而呈现不同的景色。过不了多久,园路附近的树木会遍染秋意,若是从高空俯视,将看到一枚金色的星星。

“我年轻的时候,逛公园是很隆重的,一年也去不了几次。”程广森回忆,当时的“公园”指的主要是北海、颐和园这些历史名园,去一趟不容易,尤其是孩子们,兴奋得提前好几天就备好零食。

眼下,身边的公园多了,绿心更是建在了离家700米的地方。论距离,抬脚就到,根本不用提前筹划出行,论景色,也一点儿不比中心城的公园逊色。就拿秋花来说,从南门一直往里走,沿途的花境如一条彩色溪流,马樱丹、紫菀、凤仙、叶子花、天竺葵、棣棠……光是叫出这些名儿,就让人唇齿留香。

据统计,如今的绿心总共拥有214种、137万株乔木,417万平方米花灌木以及6.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三年时间虽算不上长,但确乎是树荫更多、鸟叫更密了,给游园者带来了诗意栖居的美好感受。

工作人员的精心打理,让园子四季皆得草木香,游园体验更便利、安全。公园的负责人介绍,中秋国庆“双节”期间,338位安保人员全员在岗,夜间的巡逻频次更是提升近一倍;园区还特意补充了灯光设施,增加了垃圾收储车、垃圾箱等。

别样烟火

最近,首届花朝游园会落幕,绿心经营部副部长闫超终于可以略微松口气儿了。这是绿心今年最盛大的一次活动,举办期间,总共有17.2万人次游园,远多于往年同期。

“我们为这次游园会准备了大半年,每个细节都反复捋,还去外地考察过。”闫超告诉记者,就连“花朝游园会”这个名字他们也字字斟酌,翻阅了很多古书典籍。游园会以“花”为核心,打造了湖畔花海、星河浮岛、缤纷花径等场景,10万株花卉盛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色彩斑斓的生态基底上,植入了游园、潮玩、市集、文创、剧本游等模块,还设计有舞狮迎宾、花神表演、评书等文化活动。

游园会的核心区域位于运河故道。河流宽阔平静,水中央漂浮着轻盈的球状小岛,水红、明黄的秋海棠花开正盛。穿过浮桥,一片开阔地上演了潮流剧本游,游客能够换上古装,跟随《花朝月夕》剧本穿越时光,打卡唐风市集。

类似大大小小的活动,绿心三年来一共办了200多场次,包括北京科技周、绿色发展论坛、副中心马拉松、音乐节等。“公园+”为绿心注入了别样的烟火气。

许多人不禁要问:公园本是赏景的地方,怎么还要花如此多的精力,去操心办活动?其实,这是由绿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它的面积相当于2个奥森公园,3条市政道路穿园而过——与其说它是一个景区,倒不如说它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从建设之初,城市绿心就希望在运营上有所突破。一来是为了游客有的可玩儿,能够享受丰富的消费场景;二来也希望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平衡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运营。

很多硬件设施也围绕运营而设计。比如,原址的东亚铝业老旧厂房被改造为运动馆、体育主题酒店;东光实业厂房被改造为网球主题酒店并配建网球中心;基于造纸七厂的六栋建筑如今是“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这些空间为丰富业态和完善配套提供了空间,先后引入了餐饮茶室、咖啡简餐、文创书店等,同时还有帐篷营地、亲子部落、阿派朗乐园等项目。

此外,北京艺术中心、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建筑”也陆续亮相,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标。

动物家园

绿心的碧野花海固然是美,可最让10岁的豆豆感到难忘的,是今年春天的一次观鸟之旅。

观鸟名额“手慢无”,豆豆爸爸花了很大功夫才抢到。观鸟日当天下午4时,10组家庭在“霜降丹柿”景观节点集结,他们都身穿暗色衣服,副中心爱鸟会还给大家发放了望远镜。步行数十米就能抵达生态保育核的入口,工作人员为他们打开铁栅,一片荒野豁然展现眼前。

生态保育核位于城市绿心的中央,面积约78公顷。从前,这里是化工厂核心区,土壤和地下水都存在一定污染。在种下近自然的乔灌木之后,这里就封闭了起来,只保持最低限度的人工干预,平时也不向游客开放,只偶尔接受预约。

封闭数年,78公顷的土地荒草没膝,一副抱朴守拙的样子。孩子们从小生活在不夜都市里,初次踏入荒野,身边的一切都很新奇。在观鸟老师的带领下,豆豆看到了活泼的小麻雀、身如闪电的翠鸟和爱撅屁股的红喉姬鹟。当然也有惊吓——他站在一株国槐底下,几只尺蠖突然吐着丝滑了下来。

孩子们和大自然,似乎从未如此接近。

三年前,城市绿心是本市首个尝试开辟保育区的公园。大自然很快给出了回馈,在远离人群喧闹之后,生态系统恢复得很快,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据北投生态公司监测,有50多种野生动物在绿心安家,如果再加上观鸟爱好者的记录,这里的动物可能有将近100种了。

环境监测的结果在不断给人们惊喜。数据显示,城市绿心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年平均值可达每立方厘米3700个,高于世卫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也高于北京市区负氧离子平均值。公园利用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大致相当于20平方公里森林的碳汇能力。

三年也只是开端,绿心仍在成长。收获几何,时间自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