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69期 >2023-09-27编印

“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入选全市“十佳”
刊发日期:2023-09-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城市绿心”片区“大工厂”变成“大公园”,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曲经纬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是时代的代表作。昨天晚上,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入选全市“十佳”案例。

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点——“城市绿心”片区曾是东方化工厂、外围老旧厂房和三个村庄所在地。随着通州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工厂”变成了“大公园”:工业设施拆除后生态基础脆弱的场地得以治理和重塑,尤其是“生态保育核”,以自然之法解决生态问题,营造了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生境和优质的动物栖息空间,实现100%生态修复治理。

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值可达每立方厘米3700个,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以及北京市区负氧离子平均值。公园利用绿色能源系统,较传统供能方式每年可减少11556吨二氧化碳排放。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公园生物多样性也日益丰富,已有约50多种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心”安家。

在大尺度生态本底之上,设计团队匹配公园需求植入了公服、文化、体育、休闲功能。东亚铝业老旧厂房被改造为运动馆、体育主题酒店;东光实业厂房被改造为网球主题酒店并配建网球中心;基于造纸七厂的六栋建筑如今是“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坡屋顶、方窗洞、砖外墙、大烟囱元素得以保留,特色鲜明的村庄符号被植入功能或融入景观,留住了工业记忆和乡愁。

如今的“绿心”是“活力之城”的崭新空间。北投集团成立绿心园林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维护,特色活动不间断。网球主题酒店引入网球赛事、培训、活动,塑造网球运动新地标和社交体育新方式;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积极打造集艺术品创作、展览展示、艺术品交易、公共艺术宣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艺术空间。

大尺度生态和休闲空间创造了丰富的消费场景。平衡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运营,结合市民需求,公园引入北京科技周、绿色发展论坛、副中心马拉松、音乐节以及儿童创造力乐园等一系列市民赛事和活动,激发活力,丰富四季内容,是生态本底优质、功能多元融合、市民活力乐享的全龄全季节“城市会客厅”。植入的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市级文化设施和市级体育设施也即将亮相,这个市民活力中心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和彰显东方智慧的典范。

本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与“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同样被评为“最佳实践”的,还有朝阳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回龙观地区首开LONG街、鼎好电子大厦一a期、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昌盛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共计10个项目。该活动自今年5月12日启动公开报名,来自全市100多家单位推荐或申报了151个项目。今年7月,49个专家初选项目开展网上公众投票,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633万,累计参与投票人数超过279万。经过网络投票、专家复评和综合复议,最终评选出全市“十佳”。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与北京城市更新联盟联合举办。活动以小空间规划改造推动城市肌理大更新,解读北京城市更新政策措施、发挥典型项目案例的品牌带动效应,评选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形成活力空间、改善民生福祉、体现多元主体参与,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领先效应的项目,打造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北京模式。

相关新闻:

90万人次告别“翻山越岭”的换乘体验

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工程入选城市更新“优秀项目”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公布的同时,16个“优秀项目”也新鲜出炉,使城市中心区与副中心双向无换乘直达的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工程入选。

改造前的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以四惠交通枢纽为界分段运营。随着城市副中心并联北三县发展,运营客流逐年增加,分段运营致使乘客换乘不便,运营效率不高。2020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轨道交通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项目。当年10月1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启动项目改造实施工作。经过11个月的施工,对线路拨线、车辆、信号、通信等系统进行升级,对供电系统进行增容,最终实现了贯通。两线贯通后全长达54.47公里,实现了城市中心区与副中心的双向无换乘直达。

据统计,80%以上的地铁八通线乘客需换乘1号线,但改造前要经过“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另一站台,市民对双线贯通运营的呼声愈发高涨。经过多年筹备和近1年的施工,自2021年8月29日首班车开始,1号线和八通线正式贯通运营,每天约17万人次无需换乘即可直接跨线出行,全程贯通后从古城站到环球度假区站约需85分钟,城市中心区与副中心也实现双向无换乘直达。根据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数据显示,1号线、八通线跨线贯通运营后,两线单日线路客运总量由此前81万人次增长至90万人次,增幅高达11%。

地铁是绿色出行方式之一,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也有效分流其他地铁线路的流量压力。从两线跨线贯通后的进站情况分析来看,在2021年8月29日至9月9日期间,有近7万人次通勤乘客由6号线、7号线转移至“一八”跨线出行,尤其对6号线的分流效果更明显。如今,每天早晚高峰通过1号线-八通线、6号线和7号线3条地铁线往返东部区域与中心城区的乘客超过38万人次。

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两条地铁线建设年代不同,设备标准不一,工程面临着艰巨的技术难题。改造工程涉及轨道、土建、信号、通信、供电、车辆六大环节。为了实现两条线路既可以贯通运行又能各自独立运行,需要在区间增设8组道岔来连接两线。1号线列车在四惠东站进站之前,将通过四组道岔,进入到八通线轨道,八通线的列车则在开出四惠东站之后,通过另外四组道岔进入到1号线轨道。车辆专业的改造也是大工程,包括1号线70组车辆,以及八通线37组列车共计107列车的车辆贯通配套改造。后续工程还对八通线上将近400台套供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两条线的供电系统真正融为一张网。

此外,丰台区芳华家庭养老项目、朝阳区北投奥园1314项目、首开书院系列项目、西城区蒙藏学校旧址总体保护工程、经开区天空之境产业广场项目也都在列。今年3月,《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颁布,这些鲜活的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展示着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创新,是落实城市规划,塑造空间活力,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多元参与的示范项目,将为后续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实施落地示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