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协同总第766期 >2023-09-22编印

跨省通勤 同城化效应凸显
刊发日期:2023-09-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李如意

京唐 (2).jpg

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更多环京市县迈进了“高铁时代”。

4-3.jpg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首节钢梁已稳稳架好。

北三县定制快巴开行满1年,线路覆盖北三县全部重点社区;京津城际列车开行迎来15周年,如今每日运送7.3万人次;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迎来新的建设节点,2025年跨省地铁即将通车,平谷、三河进京将会更加便捷……9年多来,交通一体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普通人而言,跨省通勤不再是“人在囧途”,同城化效应日益凸显,更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定制快巴: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廊坊燕郊与北京,只隔一条潮白河。每天清晨,这座河北小镇上会有数万人搭乘公交或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向对岸北京的单位。许多人耗在路上的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上。定制快巴的开通,缩短了不少人的通勤时间,这其中就有张洋和王楠。

工作日早上6点,家住燕郊燕京航城的张洋准时起床,为家人做好早饭,收拾好后,他便从家出发走到小区南门,等候7点或者7点5分的定制快巴。定制快巴有座,他坐在车上刷刷手机,大约1小时车程后,就从燕郊来到国贸地铁站。相较于之前,定制快巴给张洋的感觉就是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有座不用一路站着”。通勤定制快巴实施远端安检,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大大节省了通勤时间。

张洋是燕郊人,今年41岁,十多年来一直是家住燕郊,在北京工作。他现在从事广告行业,公司在团结湖附近。到达国贸后,他转乘10号线,8点半左右就能到达公司。定制快巴已经成为张洋上班的主要通勤方式。作为一名标准的上班族,通常他在周日会提前把下周5天的车票都买上。

王楠同样是定制快巴的受益者。他所在的公司实行弹性上班制度,王楠一般选择7点至8点间的定制快巴。由于上班时间灵活,王楠头一天才会购买第二天的车票。王楠家住燕京新城附近,坐车到达国贸后,他再乘坐10号线到纪家庙站下车,最终到达公司。

“定制快巴上下车站点都在国贸地铁站附近,出了地铁就到。”这也让王楠在下班时也选择定制快巴返程。同样是通勤“老兵”,乘坐普通公交时的排队场景让王楠印象深刻,“尤其是冬天,有时要在下雪天排队等很久。”他补充说,“现在提前买票,上车有座,换乘方便,至少能节省半小时的排队时间。”相比公交通勤,定制快巴进京单程15元的票价并不便宜。“得看怎么想了。”皮质座椅、电视、免费WiFi、充电接口配备齐全,王楠觉得,“现在每天最放松的,就是上下班这段路。”

开通运营一年来,通勤定制快巴运行平稳有序,目前已基本覆盖北三县重点社区,车辆设备从19部车849个座位,增长为49部车4965个座位,日均运输乘客约4500人次,大大提升了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通行效率。定制快巴正在从“几条线”跑成“一张网”。

京津城际:工作家庭“一线牵”

“火车提前3分钟停止检票”“从武清火车站到家需要步行15分钟”“北京南站出地铁到上楼坐火车需要5分钟”……对家住武清、每天坐京津城际到北京上班的通勤一族来说,时间必须精确到分钟。

王蒙是京津城际上的通勤“老兵”,他的乘车历史超过10年。王蒙在天津读本科,研究生面试时坐城际列车到北京。他回忆:“考前压力大,根本顾不上车厢环境。复试表现不错,回天津时,我才注意到城际列车比普通列车要舒适、快捷。”

读研三年以及工作,王蒙都在北京,但当买房时,他选择了妻子所在的天津武清区,“爱人在武清工作,当地房价较低,我们决定在武清安家。”现在,王蒙在人民大学附近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地铁和高铁成为了通勤的选择。每天早上7点40分,准时起床,“男生收拾比较快,可以赶上8点38分的城际”。22分钟后,他到达北京南站,再坐地铁4号线13站,他便到达公司。

晚上下班后,他从公司出门坐上地铁,再开始选择回程车票的时间。他笑着说:“赶上哪趟算哪趟,我的目标是不在候车室浪费时间。”每天通勤时间需要4个小时,王蒙在家只能待9个小时,但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向记者解释道,每月高铁票花费大约是1700元,再加上偶尔加班赶不上城际住酒店的钱,平均也不会超过2000元。这钱在北京租房只能租到一个单间。另外,京津城际上大家都有座位,没有早晚高峰时地铁那样拥挤,乘坐体验也相当不错。当晚上到达武清站,走上站台,不远处的高楼就是王蒙的家。闪烁的灯光就是家人在等候夜归人,这让他扫去一天的疲惫,重新出发。

15年来,京津城际累计发送旅客3.4亿人次,相当于将北京、天津全部常住人口约3547万运送了四五个来回。现在,每天七八万人乘坐这条“公交化”的城际线,往返两地奋斗打拼、商务往来、休闲度假。

京唐城际:带去科技创新的“种子”

“便捷交通带来了同城效应,北京与唐山优势互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副院长王锦这样说。去年底,京唐城际开通,北京与唐山之间往来更加便捷。与大部分跨省通勤族不同,王锦则是“反向通勤”,从北京出发,到唐山工作。对于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唐山研究院的实验空间更加充足,设施更加完备,同时还能与当地企业需求相结合,让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是北京交通大学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教育科研机构。根据唐山市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目前已有28个实验室正式在唐山运行,20余个实验室正在搬迁进驻,涵盖轨道交通、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今年5月,王锦到唐山工作。她说:“唐山研究院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场地、项目申报等全面系统服务支持,也有比较完备的后勤保障,比如住宿方面非常舒适和方便。”她特意提到,“京唐城际确实给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路上最快只要1小时4分,而且唐山研究院距离唐山站非常近,直线距离大约三四公里,打车几分钟就到。她说:“原来开车或者乘坐大巴,路上需要3个多小时,甚至时间更长。坐火车很舒服,不是那么累,现在基本上不开车了。”7、8月份,由于北京校区没课,王锦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在唐山的工作中。这段时间,她通常是周日晚上9点多到唐山,第二天一早就可进行工作,4-5天后再返回北京。

王锦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眼下,唐山研究院正在与唐山古冶区科技局进行对接,着力解决当地煤炭企业对于煤矸石、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问题。王锦介绍,当地煤炭企业转型后,存在生态修复问题。我们提出了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案,后续将开展有效的生态修复。她认为,一方面,现有的知识储备为企业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也能推动研究向更深、更实际方向去靠拢,“经过几轮讨论,企业非常受益”。

据了解,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唐山研究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保持与唐山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密切沟通,并与唐山市丰润区政府、芦台经济开发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车唐山公司、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唐山银行、百川科技、智慧互通科技、奇安信科技、北方磁浮交通工程、唐山启奥科技、唐山人才集团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具体项目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谋划更多有利于国计民生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唐山。

“不光是老师,越来越多研究生、博士生也到唐山开展科研工作。”王锦直言,“很适应当下这种双城生活”。她说:“在北京校区,受物理空间的限制,有些实验不方便开展。到了唐山,老师们越来越愿意做相应的科研。”通过多种类型的科技交流活动,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技术更快地传递到唐山,也能为这里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助力地方可持续发展。

跨界道路建设提速 助力跨省通勤

京津冀三地之间,快速、安全、便捷、高效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日趋完善。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准石小路(京津公路-市界)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这条跨界道路预计年底前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之间再添一条跨界道路。石小路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石小路是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间的一条重要跨界道路,西端直接京津公路,东端与安石路‘牵手’,同时途中与南北走向的觅西路、纪西路、规划一路相衔接。”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完善地区路网结构,促进人员要素流动,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副中心与周边地区的跨界道路建设正在提速。此前,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首节钢梁稳稳架好,安石路王家摆桥向公众征集名称,地铁22号线也在加紧建设,副中心的交通枢纽作用愈发明显。跨界道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跨省通勤的便捷性,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