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人物总第756期 >2023-09-08编印

桃李芬芳
刊发日期:2023-09-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三尺讲台上,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让城市副中心桃李芬芳,也为城市副中心带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勃勃生机。

4-7.jpg

花石匠幼儿园园长徐淑松

执着源于热爱 矢志潜心耕耘

一进花石匠幼儿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儿童活动场地,卡通式的藤蔓缠绕到长廊上方,与周边的卡通人物、动物形成了相得益彰的景色。这些都是徐淑松园长精心设计的,通过挖掘立体空间、激活“隐藏”空间、改造边角空间等方式,充分利用并优化户外空间资源,让孩子们在这小小天地中,从知识和游戏中汲取养分、快乐成长。徐淑松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刚毅和执着。“因为我没上过幼儿园,所以后来工作时,我毅然选择了学前教育这一职业,而且一干就是半辈子。”徐淑松告诉记者。她1995年参加工作后,至今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已潜心耕耘28年。

花石匠幼儿园于2013年投入使用,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小区配套幼儿园,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幼儿园。作为该园首任园长,她以“健心、启智、养成”为教育核心理念,以“乐享悦美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园宗旨,以“让生命开花、让体魄健石、让教育精匠”为办园目标,打造“自主游戏”办园特色,探索“支持管理”策略,成就教师成长,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努力办老百姓满意的有内涵高品质的品牌幼儿园。

为了建一个室内外自主游戏区,她结合幼儿园有限的地理空间,通过构思,打造了“六区、四坊、两长廊”的室外幼儿游戏天地,六区包含了家庭区、积木区、艺术区、玩具区、图书区、音乐区;四坊包含晓小厨艺坊、陶淘乐共坊、自然创意坊、积木创想坊;两长廊包括丛林探险长廊和小车骑行长廊。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做游戏,在体验当中学到了更深的知识。在自然创意坊里,只有十余平米的空间中摆放着葫芦瓢、贝壳、扇贝、榛子、藕莲蓬等各种天然植物果子。通过这些天然果子壳,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该园副园长仇玉翠介绍,徐淑松不断探索新教学课题,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等理念融入到教育中,形成了“五支持课程”和“萌发童趣艺术”“自主区角游戏”“红色教育课程”等特色课程,创设室内外自主特色游戏区,形成了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编入《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的N种样态》教育丛书。优秀经验多次在全国、市区做经验交流并获一致好评。

作为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区名师,徐淑松不断学习前沿幼教专业知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北京市“青蓝计划”、特级教师工作室、“卓越教师”工作室、“主动学习”课程高研班等各种学习培训,拓展了教育视野,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据她介绍,教科研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她带领全园教师从“问题”和“需求”入手,开展“专家引领”下的教研活动,在科研方面她率先垂范,先后主持国家级市级课题13项,包含了国家级课题《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游戏支持策略的研究》、市级重点课题《户外游戏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策略创新实践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评价标准的研究》等课题,有两项课题评为优秀课题。“为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她还创建了工作室,做‘领头雁’型教师,在全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仇玉翠说。为创新学前教育工作,徐淑松还成立了“通州区运河计划教育领军人才学前教育工作室”,辐射带动全区19所幼儿园的保教干部和骨干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及业内的知名度。她还多次赴青海省开展支教活动,与湖北武当山太极湖幼儿园结为对口协作帮扶幼儿园,发挥了引领和辐射作用。

近五年来徐淑松还参与市级经验交流5次,市、区级研究课、示范课《把握督导评估标准提升办园质量》等20余次;参与“北京市幼儿快乐发展课程”组稿,编辑出版《主动学习伴幼儿快乐成长》《支持儿童意图的自主区角游戏案例集》等园本课程丛书8册。幼儿园的“主动学习课程”编入“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的N种样态”课程丛书。8篇科研论文案例发表在专业刊物《学前教育》上,在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北京市“京研杯”征文、“智慧教师”征文等市区级征文中获一、二等奖100余篇。多次获通州区“启蒙杯”评优一等奖;北京市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中荣获个人全能一等奖;通州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中获个人全能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连续两届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连续三届北京市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辛勤育苗”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管理及专业水平,下一步,我将继续学习前沿幼教专业知识,从学习中拓展教育视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探索主持更多的科研课题,为学前教育的探索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徐淑松表示。

4-6.jpg

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校长刘冬

行可为之事 做有为之师

走进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映入眼帘的是承载着“皇城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砂岩墙和老校门,感受历史传承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2018年,黄城根小学教育集团入驻城市副中心,开启一体式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进副中心。建校四年多来,该校由建校之初的600多名学生增加到1300多名,教师也增至84名,该校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90%,硕士研究生占比61.4%。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校入驻副中心,发展至今,少不了“领头雁”——校长刘冬付出的心血。已过五旬的刘冬,虽然韶华不再,但教育工作者的热情一直在。

“行可为之事,做有为之师”。33年前,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向往,成为通州农村小学一名普通学科教师,33年来,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默默耕耘在教育第一线,从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到黄城根小学房山分校,再带着丰富的经验回到家乡——城市副中心。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在学科成绩、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表现优异,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通州区宋庄人,她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能够让通州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当时,新校建成要承接一所村完小的40多名教师和成建制的学生。两校合并、理念融合又成为一个新的挑战。她决定发挥一年级团队的特长,借助集团教学指导老师的进班指导、外区调入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带动一年级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

说干就干,先让每位新教师拜师学经验,一人负责一人,一人带动一人,让新教师的每节课、每个疑问都有专人帮助。“我们还确定了学科牵头人,用有经验的教师带动新教师。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每周学校组织老师们报课,年级组内互听,全校教师选听,听一节、评一节。上午听课,午饭后,我和一年级全体教师聚在一起评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跨学科教研、同学科教研,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天天如此,最终效果显著。”刘冬介绍说。当年10月,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青年教师团队参加了集团以“卓越教师轮站讲台”为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受到了集团专家型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批新任教师经过打磨,站上了讲台,稳住了心神,当年学期末还获得了区级新任教师展示一等奖,北京市“启航杯”一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融合百年老校底蕴与副中心未来学校高点定位,以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提质、学校管理优化为突破口,造就‘专业精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培养‘眼中有光 心中有爱’的学生,认认真真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刘冬表示。

4-王腾.jpg

龙旺庄小学体育教师王腾

甘当孩子王 教育变有趣

初见王腾,很容易便会被他的热情感染。他说,自己爱聊天、爱玩,正是这两个特点让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2015年王腾在北京体育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便进入永顺镇中心小学教授体育。初到学校,入目是杂草丛生的操场,这和从前在大学里完全不同,更令他措手不及的是学生和家长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开始一度很迷茫,但是眼见孩子们体能体质不过关,班里有好几个‘小胖墩’。我决心做出改变,让孩子们爱上体育。”他说。

王腾将重点放在体育课的游戏化、趣味化上,设置各种情境,让课堂转变为丰富的情景体验,将学校的体育器材搬到操场上,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还自费购买器材和奖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运动。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体育热情,他在课上设置各种比赛,包括个人赛、小组赛、班级赛,赛后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语言鼓励,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天性。2016年,他向学校提议发展踢毽及毽球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带领孩子们“人手一毽”,以赛代练、以赛促练,最终取得市级比赛冠军、通州区踢毽比赛和毽球比赛四连冠的好成绩。

王腾在他任教的每个班级建立“体能群”,和每位家长加上微信,向他们讲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原来有个孩子体质较弱,其他同学一分钟跳绳能达到120个左右,他只能跳50个,孩子自己很不好受。”王腾主动与家长沟通,制定体能锻炼计划,与家长合作督促孩子锻炼,时刻注意和表扬他的进步,终于孩子“逆袭”成功,获得了北京市跳绳比赛的优胜奖。

来到龙旺庄小学,王腾仍在坚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让教育变得有趣。他和其他老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育游戏,扔纸飞机、呼啦圈、投掷游戏……孩子们玩得高兴,同时锻炼了身体。他还将“天天跳绳”APP引入教学,在软件上建立班级、组织比赛、测试体质,实时监测运动情况并及时给予鼓励,也方便老师通过视频纠正孩子的动作,进行反馈。“我们不仅要玩得开心,还要玩得安全、玩得规范。”王腾说道。

4-王新2.jpg

永乐店中学教师王新

终点回到起点 只为心中梦想

“我还在学校上晚自习。”已是晚上9点,当记者联系到王新,她还在学校陪伴学生们。

“我从1987年开始从事教师行业,永乐店中学既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第一个工作的地方。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36年初中数学教师生涯从此处开始,王新对永乐店中学充满感情。尽管后来去往玉桥中学任职,但在选择交流轮岗学校时,她第一时间想到了母校。

“当时区教委倡导骨干教师到需要教育资源的学校去轮岗,作为特级教师,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担当,到需要我的地方去。无论是出于对母校的感情还是作为教师的责任心,来这里轮岗都是义不容辞。”王新说道。

去年8月,回到向往多年的母校课堂后,王新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我记得第一堂课讲比例线段。开始孩子们都不搭理我,听着听着觉得很有意思,一个个小脑袋都抬了起来,亮晶晶的小眼睛发着求知的光。”感动于孩子们的求知若渴,于是她决定自己来做带他们向前“奔跑”的领路人。

为了更多了解学生,王新想办法和孩子们拉近距离,刚见面还不熟悉,就给个棒棒糖、小饼干作为见面礼;课堂气氛不活跃,她提出积分奖励制度,上课回答问题表现好可以得奖,小组积分排名靠前也可以获得小奖品;课间主动找孩子们聊天,和他们一起跑步,为他们加油打气……渐渐地,孩子们愿意对她敞开心扉,积极询问不懂的问题,向她诉说烦恼。

作为学校里资历最老的教师,王新也非常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年轻教师,主动去其他老师的课堂听课,既能拉近关系,也方便了解彼此的教学风格;集体备课时,她会真诚地分享想法和点子;示范课上,她为年轻教师指出优点和不足。今年北京教育学院在通州区实施定点培训“名师工作室”项目,王新每周四都会带领教学组教师一起参加,还鼓励和组织学校的年轻教师参加“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其中6人的论文将在国家级刊物《学校教育研究》上发表。

原定轮岗的一年过去了,王新又申请在永乐店中学多留两年。“一年时间还是太短,我希望能在这里充分发挥余热,用我的知识、经验和素养,为学校作更多贡献。”王新说道。

4-5.jpg

北苑小学教师奚瑞香

抛家舍业援藏 情系雪城学子

“刚到拉萨的时候,想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陌生的家长和学生开展工作,我也很紧张,心里对未来充满了问号。” 2021年8月,奚瑞香从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小学来到拉萨实验小学教授语文学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对口援藏工作。热情的同事、家长和学生消除了初到的紧张,投入工作后,她很快发现了两地之间存在的不同。

“拉萨孩子们汉语水平比较一般,需要老师帮他们夯实基础。在考试设置上,他们不仅有笔试,还要考口语,平时我们还需要纠正读音。”为了适应当地的学情,奚瑞香和其他老师们在交流教学中放慢语速,让孩子们跟得上听得懂,并根据具体情况修改教学重点和进度安排。

“一切都要适合孩子们,不能按着习惯的做法‘套模板’。” 奚瑞香负责三年级两个班教学,针对字词书写不正确、缺笔漏划的问题,她统计出最容易出错的字词,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听写训练,通过反复书写加强记忆,把这些字词归类统合,同音的归一类、字形相近的归一类,通过拆解字形、分析字义、形成字串,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

写作也是一大难题。同样以课文中搭船的翠鸟为例学习描写方法,母语为汉语的孩子听完便能以身边动物为例写作,藏族孩子们则需要老师手把手引导,先将单一例子吃透,才能扩展写作。“孩子们走得慢了些,但老师就是要做拐杖,帮他们打好基础后,才能放开脚步奔跑。”奚瑞香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奚瑞香负责班级的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学习过课本里的诗歌后,班上的一个女孩竟然开始尝试写诗,写得像模像样。有的孩子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记下来,通过想象力的加工,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小说”。一个男孩将家里过藏历年的故事写成文章,还发表在了今年7月的《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上。

除了帮助孩子们,奚瑞香还为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开设习作教学示范课,来到达孜县中心校视导语文教学,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援藏期间写作的教研论文《情境引路走进古诗词意境》获西藏自治区第二届“两融杯”教育教学成果交流展示三等奖,《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获拉萨市中小幼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回想援藏经历,种种画面历历在目。奚瑞香与拉萨实验小学的老师、家长们仍有联系,还会交流孩子们的近况,“真是两年援藏一生情!”奚瑞香发出真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