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相互分享在驿站活动时的照片。
养老驿站工作人员为老人剪指甲。
工作人员收拾餐厅准备服务老人。
工作人员教导老人制作手工艺品。
工作人员为老人测血压。
本报记者 冯维静
自从有了设置在自家卧室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护理员定期上门服务,再加上可以监测生命体征的智能床垫、一键式闪光呼叫器等新设备,于家务西马坊村王淑荣奶奶家对老人的日常照料心里更有底。
作为通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去年6月,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出台《通州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在通州区范围内居家生活,经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确定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若老年人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则可扩展到中度失能老年人。日前,区民政部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通州区提前完成了今年增设2000张、2022—2023年共建设2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目标,为副中心更多老年人带来了安全、安心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
“第三张床”补充就近养老供给
“阿姨,我们来了!”一早,护理员贾新华人没进门先喊了一声。“正念叨呢,你就来了!”老人家属忙不迭开门,把他迎进门。一进门,贾新华就忙活上了,给卧床的王淑荣量血压、测血糖、查药箱。88岁的王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需要家属24小时不离人照护。“王奶奶属于重度失能老人,日常卧床完全没有运动,且神智不清,我们就定期为她做康复训练,包括语言功能训练、肢体按摩等。快两年了,老人的语言功能有了很大改善,原来只能说简单的字,现在可以说一句简单的话,并且老人下肢肌肉萎缩的情况也在逐步缓解。”贾新华说。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将专业化的机构服务搬到老年人家中,大大提升了养老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养老服务,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老年人的家庭负担。同时,通过政策的实施,把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对接上了服务机构,促进服务机构的规范和发展。
除了上门照护服务,老人家属对新装的智能床垫也很满意,“乡里今年有个养老家庭照护床位项目,我们就为老人申请了一张。这种智能床垫可以监测老人离床、回床的时间,还能显示心跳、呼吸频率。现在,我们就算出门也能随时了解老人在家的状况,还有专业服务人员照顾,全家都更放心、更安心了。”如今,像王奶奶这样享受到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老人,于家务乡已有170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通州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2.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7万人。其中存在不少失能、重残等特殊老年群体,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照护服务需求,但更愿意养老“不离家”,特别是农村地区。为此,针对重度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通州区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作为除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临时托养床位、养老机构集中照顾床位之外的“第三张床”。这一举措成为对通州就近养老供给体系的有效补充。
根据实施细则,通州区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享受两方面补贴:一是2000元包括医用护理床、轮椅等器具在内的适老化改造补贴,由区财政承担;二是600元床位服务补贴,其中市级财政承担每床每月500元,区级财政承担每床每月100元。
区别于全市统一要求,通州区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以服务包形式体现,内容包括每季度为服务对象提供两次健康评估和居家安全评估服务,两次照护者护理技能培训服务以及六次生活照料服务。
去年,通州区首批建成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其中由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服务的床位达412张,占比超过八成。今年6月,全区提前完成了2023年增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目标,为更多副中心老人带来居家养老照护服务。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如何“搬”进家?
这么多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如何“搬”进老人家中?这主要从养老家庭照护服务和家庭适老化改造两方面出发。
首先以“一人一策、一床一案、一户一档”的原则,对签约家庭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配备护理床、助行器、轮椅、拐杖、智能手环、洗澡椅、坐便椅、防褥疮床垫等辅助器具。
此外,针对点多面广的农村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在设置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类别上民政部门规范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辅具支持、心理服务、居家安全等服务类别。同时,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要升级家庭床位,服务期间免费提供医疗护理床,有条件的可配置康复护理器具和呼叫设施,在具体实施内容上允许养老机构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
比如,西集镇引进医养管家服务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平台+服务”模式,让老人们体验智慧型家庭照护床位服务。遇到紧急情况唤醒机器人后,它会优先给管理员打视频通话,如未接通,会继续打给其他家庭成员,直到确认有人接收到求救信息。同时,家人能够在相关APP中查看实时监控,随时关注老人居家情况,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功能与老人联系。此外,机器人还能够提供播放音乐、相声、戏曲等休闲娱乐服务,为居家养老增添乐趣。
永乐店镇针对辖区内众多老年群体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公益+市场”的运营思路,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社会资源汇聚、供需对接便捷、专业服务可及的梯度“家床”服务供给。镇里还开通了一条养老服务热线,为镇域内38个村共239名高龄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助餐等“菜单式”家庭照护服务。
智慧监管、护理员培训确保服务品质
床位“搬”进老年人家中,如何得知老人享受的服务好不好?
经公开招投标,通州区选取北京联通作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智慧监管服务项目的服务商。北京联通养老家庭照护床位项目负责人介绍,基于北京联通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体系和资源,针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监管的个性化需求,北京联通定制了通州智慧家床监管系统,成立专职研发及运营服务支撑团队,以“终端+系统+服务+专席”的综合服务模式,对通州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评价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服务监管和服务质量监控,为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带来更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不仅仅是一张床,它是一整套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在家中设置照护床位;提供专业照护、远程监测等服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于家务乡、北苑街道、玉桥街道、中仓街道、新华街道5个试点街道乡镇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及其所享服务已全部纳入了智慧监管体系,可对老人生命体征监测及服务过程进行全程数字化监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为5个街道乡镇提供服务的9家试点服务机构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8451次,总服务时长158.5万余分钟,评价满意度100%。
老人在家免费享受专业服务的同时,家庭护理员队伍也更加专业化。
中仓街道西营前街养老服务驿站站长高梦丽在入户巡访时,发现一些家庭成员在照顾重病老人时使用蛮力,可能会伤害到老人或自己。对此,她会及时纠正并向护理员详细分享照护技巧。“护理员是家庭照护床位的核心,但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工作,他们背后有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团队作支撑,比如我们会专门为照护老人量身定做标准化护理操作指南。”高梦丽介绍,“签约之后,我们将为老人建档,并根据老人的身体、心理、认知等状况制定照护计划,安排养老护理员入户提供服务。对于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老人,我们还会对其家属进行专业指导,有效提高康复锻炼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区民政局也为参与提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划出“硬杠杠”,确保提供符合品质标准的专业服务。其中包括该机构必须为依法登记并在民政部门备案、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为二星级及以上;内部设置医务室、护理站,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能够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能24小时接收处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的求助,提供相关服务等。
研究将“不符合”对象纳入服务范围
根据《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北京将从注重机构建设转变到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推进居家适老改造工程、完善社区资源和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将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向居家、社区、农村倾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品质较高的养老服务。
其中,城市副中心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及服务保障能力。在养老服务设施结构上,将从注重机构建设转变到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统筹安排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床位比例,加快建设兼具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养老照料中心。通过增设家庭照护床位、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完善社区资源和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将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向居家、社区、农村倾斜。同时,注重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就近布局,简化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建设、消防资质认可流程;坚持“老、残、儿”一体化原则,以养老服务设施为主线,推动各类福利设施共建共享。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建设将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经过全面摸排,全区符合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条件的老年人现有15687人,通州区将在2022年至2023年建设2500张家庭照护床位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市区两级资金扶持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末,为符合条件且有需求意愿的副中心老年人全部建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不符合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条件但有需求意愿的老年人纳入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范围。此外,还将利用联通服务数据监管系统,结合日常服务监管发现的服务问题,优化并加强监管技术支撑和监管服务稽核,确保各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按质按量落实到位。
服务信息
如何申请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老年人向所在社区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中选择服务机构。社区居(村)委会收到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移交至老年人选定的养老机构。服务机构选择遵循“就近就便”原则,在老年人所属街镇的养老机构(包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院)中选择,有特殊需求的可在全区养老机构中选择。
养老机构评估员对老年人身体情况、家庭适老化情况进行服务评估,由规划师确定服务等级和服务内容,出具养老服务规划书,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协商,确定服务项目,并签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协议。养老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及规划,老年人对服务规划无异议的,5个工作日内签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