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强
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中石化旗下华美孚泰公司实验室时,立刻被眼前浓厚的科研氛围吸引。身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设备,准确记录每一个细小的数值波动。实验室门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金色牌匾光彩夺目。
站在他们中间的这位瘦高个儿,名叫邸士莹,是华美孚泰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的在站博士后。进入工作站以来,邸博士一直通过产学研模式帮助华美孚泰开展科研攻关,已经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获得授权,另外还获得过国内核心期刊年度优秀论文等多种奖项。
华美孚泰是一家注册在北京通州的石油工程及技术服务商,主要从事页岩油气、致密油气领域相关研究及工程技术服务工作,成立近10年来,先后申报了60余项国家专利。“这几年,能源领域发展速度特别快,我们常常感到‘本领恐慌’。”公司副总经理郑锋说,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究到实用领域,需要长时间的智力、人力、财力投入,这个过程被业内专家称为“达尔文死海”。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相当于为企业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帮华美孚泰飞跃“死海”。
博士后工作站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催生企业创新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就拿邸士莹来说,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后,可以享受“双导师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马新仿教授,可以在理论基础、实验经验上提供指导,帮助她快速进步;企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也可以在项目现场进行针对性教学,避免邸博士陷入“实践经验不足”的被动境地。
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重点产业体系,北京城市副中心已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家,引进培养博士后人才50人。截至目前,这些精英人才已经主持参与了90余项科研项目,申报了70余项专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副中心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通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入对接,所有进入到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才,都能享受“双导师制”。
今年,城市副中心还有一批企业计划挂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运联合、网腾科技、绿色金融研究院等十余家优质企业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开运联合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太空业务生产、开发及应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30强。“太希望挂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了!”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管理核心技术,急需精英人才帮助公司拓展更多业务可能性。
近年来,通州区人社局联合区经信局、区科委、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国际种业园区等主管部门,已经组织召开了多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金融科技企业等不同领域重点企业座谈会,主动了解掌握重点企业设站需求,进一步优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金扶持政策,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副中心科技创新领域“挑大梁”“当主角”,力争开拓“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