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协同总第731期 >2023-08-04编印

协同养老共享民生福利
刊发日期:2023-08-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DJI_0039 拷贝.jpg

位于燕郊镇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4-3.jpg

老人在康养中心打高尔夫球。

燕郊.jpg

两位老人在康养中心长椅上休息。

4-7.jpg

宋庄镇汇禧润福养老社区。

4-6.jpg

香河大爱书院养老中心。

4-5.jpg

中仓街道老年餐桌。

4-8.jpg

潞城镇养老驿站。

DJI_0242.jpg

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

4-4.jpg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

本版摄影 常鸣 唐建 党维婷

本报记者 冯维静

“不管是环境还是专业的设备,都很适合我们老两口,24小时贴心医护服务,旁边就是三甲医院,我们还能优先就诊。”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住的通州老人马腾辉和老伴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多,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养老,用他的话来说,“离家近,医疗跟得上,生活很舒心!”

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三地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经验交流、品牌共享、标准共建、产业对接等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协同发展的好机制、好经验、好做法,就近看病、异地养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协同发展带来的民生大礼包。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有近5000名老年人入住河北、天津的养老机构。三地共同推动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标准互通互认长效机制,培训交流养老服务人才近3000名,北三县已有2261位养老从业者在城市副中心获职业技能证书。

“跨城养老”互联互通

在与城市副中心一河之隔的燕郊,坐落着超大型养老社区——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管理着5000余位老人的健康。园区有二十几栋楼共一万张床位。按分区居住、分级管理原则,分别设置了宾馆式养护区和家居式养护区,入住老人95%都来自北京。

每天午休,74岁的马腾辉都会打开电视,和老伴惬意地听上一段京剧,如果不是房间墙上安有紧急呼叫器,这里看起来与普通居所别无二致。紧急呼叫器连通着单元楼内的护士站,老人发生重大、突发性疾病,第一时间就能对接与养护中心一桥之隔的燕达医院,最快5分钟即可抵达急诊,为老人赢取黄金救治时间。更让老人安心的是,燕达医院通过与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合作,大力提升医疗水平和医教研能力,为养护中心入住老人提供了强大医疗保障。住在这里的老人可享受“三优先、三匹配”,即优先挂号、优先就医、优先检查;匹配科室、匹配医生、匹配时间。此外,燕达医院是多种医保种类的定点医院,北京医保可以在医院实时结算,住在燕达养护中心的京籍老人也不用奔波取药看病。

近几年,河北廊坊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功能疏解,在政策对接、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对接交流,使三地老人享受更加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目前,像燕达养护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就有62家、床位达到2.2万张。此外,廊坊还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市武清区签订《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实现与京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的互联互通,廊坊域内养老机构收住京津老人,可享受每床每月100至700元的运营补贴,增强了养老服务承载能力。

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京津冀三地正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河北发挥区位、生态和成本等优势,以环京14个县、市、区为重点,布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其中,廊坊市制定了服务政策,如养老机构的水、电、气价格按照民用定价,发放运营补贴;保定市实施养老机构租赁补贴政策,租赁养老设施前两年免费,如北京西部控股公司承接了2.4万余平方米养老设施,就享受到了政策红包,同时,保定市还主动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设施,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等。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覆盖”京津冀

早上6点40分,虽然还没到出诊时间,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门口,已陆陆续续有医生、护士踏上了前往通州院区的通勤班车。为更好地将津冀等地患者疏导到通州院区,2021年底通州院区开诊后,便为患者们开了班车,每天西直门院区、通州院区双向对开5趟,两小时一趟。

一个半小时后,班车抵达位于漷县镇的通州院区,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忠祐下车便前往诊室换上工作服。“李大夫,真是多亏了您,今天下午我是不是就能出院了?”60岁的李先生看到科主任李忠佑,立刻迎上去。李先生是河北保定人,一周前,出现了腿部浮肿,胸闷气促,情急之下,他联系了曾多次去家乡保定阜平县进行对口帮扶的李忠祐医生。在李忠佑的指引下,李先生开车3个小时,慕名来到位于漷县镇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就诊。到达当天李忠佑就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找到了病因。经过几天的治疗,困扰他的气促也好了。“我家在河北最西边的一个县,距离北京300多公里。三个小时就能在北京大医院看病,以前真没想到!”李先生由衷感叹“京津冀国家大政策,让我们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

像李先生一样来自河北、天津的患者不在少数。“通州院区门诊患者80%来自通武廊,十几公里路程,不仅交通便利,家属的住宿和生活成本也低很多。西直门院区血液、胸外、创伤救治中心等科室两三个月才能排上床位,通州院区可大大缩短住院等候时间。所以在了解到通州院区与西直门院区是同质化医疗后,很多患者选择前往通州院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郑建介绍,该院区编制床位数800张,以外科床位为主。目前,床位使用率经常能到95%以上。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9年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相继投入使用,开诊以来门急诊总量已突破300万人次,东直门医院完成主体东迁。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实现“一卡通行”,无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截至目前,18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医保异地直接结算服务,三地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在定点药店直接结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正有序建设,全面建成后副中心医疗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加强。

北京养老项目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2022年2月,北京市发布《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统一养老标准,落实跨区域养老机构补贴等鼓励支持政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副中心多形式布局养老服务并向北三县延伸,在养老政策互通、养老项目引进、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与京津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对接交流合作。其中养老服务方面,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与廊坊市民政局签订养老合作协议,提出将面向北三县开展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相关培训。具体而言,廊坊市民政局开展养老行业调研及数据采集,提出具体需求;通州建立培训项目,联合确定培训服务机构并组织实施,加快促进通州区与北三县养老服务协作,推动养老服务相关标准统一。

区民政局养老事务中心王东克表示,截至目前,已连续三年举办通武廊三地养老护理员线上养老服务提升培训班,北三县有2261位养老从业者在城市副中心获职业技能证书。

此外,廊坊市北三县累计入住通州区户籍符合补贴老年人2168人次。区民政局累计拨付外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96.795万元,其中涉及廊坊市北三县3家养老机构84.275万元。

接下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地区养老资源,共同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通武廊优质养老机构的相互推介宣传力度,对廊坊市北三县和武清区优质养老机构进行推介宣传,积极鼓励京籍老人入住其优质养老机构。

今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围绕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殡葬服务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与有关地方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专项合作协议。比如,京津冀三地共同签订《京津冀社会工作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深化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资源、督导人才共享和社会工作行业交流方面推动形成长效机制;签订《京津冀跨省查询简化索证材料协议》,进一步简化京津冀三地跨省查询证明材料,今后开展居民经济状况跨省查询业务,非必要不再需要提供核对对象的身份证等证明材料;签订《京津冀骨灰撒海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京津冀三地进一步固化骨灰撒海资源合作共享机制,为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生态殡葬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两市民政局已与河北环京津6个城市全部签订了养老服务合作协议,为深化三地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北京还将与河北方面进一步沟通协商,积极推动出台北京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河北具备条件地区延伸布局的政策措施。鼓励北京养老项目向廊坊北三县等河北省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支持北京国有企业到津冀地区建设养老机构,深化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建立养老项目推介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更多养老项目向环京周边延伸;鼓励支持北京市各区与环京县市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交流机制,切实提升三地养老服务水平的协同发展。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完善协同框架,健全高位统筹和沟通对接机制,在协调联动中积极寻求合作方向——进一步健全基层协同机制,积极为三地相关市、区、县民政部门交往合作搭建平台,推动更多协同合作重点任务在基层落地见效,继续建立常态化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和重点领域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机制,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区域广泛合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