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709期 >2023-07-05编印

美丽乡村“蝶变”
刊发日期:2023-07-0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2.jpg

唐大庄村民宿别院

4-4.jpg

西槐庄村科技小院

4-6.jpg

唐大庄村哈利波特风格客房

本报记者 田兆玉

荒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随着美丽乡村工程的持续深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催生多元乡村新业态,不少村庄华丽蝶变,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副中心共有359个平房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有333个。截至目前,174个村庄整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过半。同时,全区乡村新建街坊路650万平方米、绿化120万平方米;新装路灯7590盏;新建公厕730余座、户厕14461个,消防水池水鹤86个;新建污水管网村169个、供水管网村137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接下来,全区将加快第三批美丽乡村各项工程建设进度,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漷县镇马头村

“千年码头”提升硬件再现繁华

一座古村,蕴含了千年运河史;一村居民,因河而聚;一段历史,蕴含运河商业文明……坐落在运河沿岸的马头村,正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慢慢苏醒。

测距、铺砖、倒沥青,现场施工忙不停。眼下,漷县镇马头村污水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是治理水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关乎民生的“里子”工程。“原来没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有些住户的污水甚至直接排放到院外,别提多臭了。”村民说。为了解决村民烦恼,借助美丽乡村改造契机,马头村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多次前往村民家中调研,寻求大家的改造意见,并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讨污水改造、道路修复问题。

2022年6月,马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包括污水、供水、道路、绿化四大部分。“以前村里都是明排,不卫生、不文明,村里环境和村民出行都受影响。”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刘静介绍,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明排”改“暗排”被列入村里的改造计划。污水管道从各家各户出来后汇总到村内主要管线,然后直接汇入市政污水管网。“再有一个多月,我们的工程就能完工了,到时候村里街面上就再也看不见污水了。”刘静说。

污水管线改造只是马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其中一项。刘静盘算着,接下来还有几件事儿也要紧锣密鼓地开始。村里现在电线等架空线看着比较乱,接下来要为村里争取实施弱电入地工程,整理村内杂乱线路,进一步消除“空中乱象”。

此外,马头村还结合疏解整治,开展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提升村庄周边绿化,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美景。村里将保留现有植被,把柳树作为“村树”,并补植山楂、玉兰、海棠等运河特色树种,形成“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景观效果。“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之前还有村民羡慕住楼房的居民,现在我们生活环境比他们更加舒适。”刘静说。

马头村位于京塘路两侧,于辽代成村,因运河而盛,漕运繁忙时期这里是民用商船进京的第一码头,是大运河乡村繁荣的典范。2022年,市文旅局首次推出“北京——不可不去的村庄”榜单,就包括被誉为“进京第一码头”的漷县镇马头村。刘静告诉记者,早在辽代,马头村就建有码头,而后,这里吸引数百家商户在村里安家,依码头开设店铺。

“历史可追,未来可期。”这是镌刻在马头村新建的村史馆门口影壁上的一句话。马头村曾因运河而兴,如今,这个千年古村借着大运河京冀段通航的契机,正在全盘做规划,恢复村内各种古迹,打造历史文化、龙灯庙会文化、漕运文化、姓氏文化等主题街区,依托古老风情码头等景观,再现当年繁华。

台湖镇唐大庄村

瞄准“环球效应”打造特色民宿村

“住民宿、慢生活”已成为时下大热的旅游休闲新方式。走进台湖镇唐大庄村,错落有致的民宿别院,宽敞整洁的乡村小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道路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文化墙独具韵味。在唐大庄村,游客休憩放松、观河赏景、饮酒品茗,或约三五好友,一起轰趴烧烤,围炉夜话,在静谧中品味惬意的慢生活,享受纯粹的自然景色。“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村庄依托紧邻环球影城的优势,以农业农村局下放审批权为契机,积极发展,打造特色民宿村。通过民宿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和基础经济的壮大。”唐大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传国边介绍边带记者游览全村。

王传国表示,从2021年开始,村子就开始全面实施美丽乡村补短板工程,全面实施了公厕、户厕、卫生室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内街巷道路硬化铺装、主街文化景观打造、全村绿化美化等建设。2021年底项目完工,不仅为村民带来了舒适有活力的生活环境,也为进一步发展民宿产业打下良好硬件基础。

村子地理位置有优势,这里直线距离环球影城仅2公里,且村内已有一定的民宿基础,唐大庄村抓住“环球外溢效应”的机遇,瞄准环球度假区这座“金山”,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通过打造特色民宿,提升村容村貌,盘活集体经济。如今,村集体、乡镇热火朝天地打造出“民宿+”乡村体验特色民宿村。

暖唐民宿老板梁筱娟眼瞅着村里发生变化:“发展民宿让村里原本破旧的院落改头换面,改造中融入了艺术设计,大幅提升了村容村貌。美丽乡村的建设更让很多游客对我们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客人真心实意地给咱民宿好评、点赞。”

如今,唐大庄村已拥有100间客房。为了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客房风格也各有不同,有哈利波特系列的,还有日式风格和欧洲风格的主题布置。村里曾以养鱼为生,如今闲置的鱼塘被重新填满水后,形成了北方村庄里不多见的水系景观,附近的林地与水系更形成葱郁别致的滨水景观,唐大庄将劣势变成美丽乡村发展优势。“未来,大片的林地下还可以搞亲子活动、露天观影、木屋住宿等衍生休闲项目,让大家来到唐大庄不仅能住,还能玩。”梁筱娟说。

永乐店镇西槐庄村

“科技小院”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自从两年前村里建起了“科技小院”,一群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住了进来。提到西槐庄,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到科技小院,大家立马反应过来:“就是那些大学生啊。”“西槐庄科技小院种的萝卜好吃,番茄好吃,水果玉米也不错。”这个位于北京东南远郊的经济薄弱村和科技小院携手闯出一片新天地。

盛夏六月,正是番茄出棚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小院的四名研究生就钻进大棚,开始采摘当日的番茄。自从他们帮村里开起了微店,订单天天不断,为了保证番茄口感,他们都是当天采摘后迅速存入冷库,再联系快递上门收货。连着两年在小院购买番茄的市民周阿姨就认“小院儿品牌”:“我家小孙女特别爱吃这里的番茄,味儿正。”

上半年种樱桃番茄,下半年种水果萝卜,时不时还穿插进行新品种试验。科技小院落户西槐庄村两年多来,“小院儿专家”在这里先后开发试种了袖珍西瓜、水果萝卜、草莓番茄、牛奶珍珠玉米等新一代口感型农产品,专业水准的科学种植,让这些农产品初入市场就赢得好评。这个以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走上了品质农业的转型之路,其自主打造的“西槐庄园”精品蔬菜,已初步打开销售渠道并赢得好评,村集体收入实现330%的增长。

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今年又有两位2022年级科技小院项目研究生加入到西槐庄驻院队伍。贾少乾是新来的研究生之一,他主要进行番茄研究,主攻农艺与种业专业。刚到小院儿,小贾就利用专业特点,提出在大棚内进行番茄提产的试验。“西槐庄村这两年一直在试种口感番茄,我希望通过试验,探究不同肥料对于土壤物理化性质以及番茄生长品质的影响。”

新加入的另一位驻院研究生王思远也准备大显身手,她的专业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主要研究钙肥与微生物肥配施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影响。黑花生,就是她打算带给小院儿的新礼物。

目前,西槐庄科技小院驻院研究生扩充至四人,四个小伙伴对新一年的驻院生活满怀期待,“我们四个人的研究方向都不同,可以好好发挥各自特长,今年不仅要扩大番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拓新品,引进黑花生,为西槐庄村走上品质农业之路助力。”

在转型走上高品质农业特色村的道路上,西槐庄村一直和科技小院密切配合。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品质,村里建起冷库,延长果蔬供应期,在春季等期间销售可以增加收入。村西南口的一处30亩的出租地收回来后,在区农业农村局的资金支持下也建起连栋大棚,“我们村想借助科技小院这股春风,走出一条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西槐庄村党支部书记姜学武说。

小院研究生张晓恬、张岩林今年还尝试在科技小院挂牌推出“共享菜园”。“将这些菜园租出去,产值预计能翻番,一亩达到十万元,对村里来说又是一笔收入。”张岩林还希望通过“共享菜园”尝试发展第三产业,“光靠种植、销售农产品,对集体经济增长而言还不够。我们要尝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他们负责的土地从之前的20亩拓展到了150多亩,引入黑皮花生、奶白菜、紫色油菜以及各种各样的胡萝卜,还在大棚里种了玉米,并想给所有蔬菜都“富上硒”。王岩林说:“不仅要种好、卖好,还要领人来玩,利用我们的知识特长,真正让乡村富起来!”

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瑞芳表示:“‘乡村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共治善治的乡村管理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是今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总体目标之一。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村庄资源,激活村庄产业,加强文化铸魂、科技赋能、因地制宜,高质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样板村,打响‘运河畔’农文旅品牌,让副中心农村美起来,宜居又宜业,奔向共同富裕,让大伙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