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690期 >2023-06-07编印

288项事务跨区通办
武清区引进北京项目近千个
刊发日期:2023-06-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张群琛)288项涉及便民利企事务可以跨区通办、引进北京项目近千个、全力推动通武廊市郊铁路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天津市武清区互为近邻,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两地同频共振,在产业、政务、交通等多方面合作。

2017年2月,“通武廊”三地共同签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先行先试,共同推动三地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几年来,三地累计签署区域合作协议90余项,全面协同合作进入快车道,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产业融合方面,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上,武清区始终坚持服务北京、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积极、错位引进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三地共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了解到,武清区每年50%以上重点项目来自北京。五年来引进北京项目近1000个,落地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及关联企业30余家;武清区作为北京重点产业链配套的核心区域,推动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协同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目前,仅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企业就有10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长,销售收入比重已从19.6%提升至20.7%。“通武廊”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从2016年的2673亿元已增长到2020年的4962亿元,武清年均增速16.7%、通州年均增速9.5%。

创新合作方面,北京作为全国的创新中心,拥有92所高校、120多家央企总部,科研实力雄厚。“通武廊”三地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开放、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等5大专项行动,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65家创新平台纳入共享共用目录。通过在京设立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协同平台等,前置项目引育端口,不断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合作,目前武清区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个,实施产业转化项目200余个,打造产业创新平台30余个,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到404家。

交通互联互通稳步推进。为构筑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交通一体化,通武廊地区率先推行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互联互通,让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通清路与武清高王路贯通工程,武清段已完成路网及北京排污河桥建设,武清境内已具备通车条件。“通武廊”市域(郊)铁路项目经全力推动,现已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全长约86.9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京津双城客流需求。

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着眼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地域限制,三地45所各级各类优质学校共建10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5个教育联盟,每年开展互访、课堂体验教学、校园开放周、协同创新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30余次,不断推动教学理念、校本课程等优质资源共享共进。

此外,武清区4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项目43项。联合建立京津冀政务服务“区域通办”业务平台,线上首批推出115个京津冀通办事项,线下288项高频办理事项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实现“跨省通办”。持续拓展京津冀养老试点范围,“通武廊”三地养老机构已实现共享,全区6所养老机构、1331张床位纳入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