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74期 >2023-05-16编印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200亿
中关村论坛将举办150场活动
刊发日期:2023-05-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昨天,国新办举行2023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本届论坛定于5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将举办150场活动。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表示,本市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9500多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2200亿元。

研究投入增3倍已达3万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介绍,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并将其打造成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吴朝晖介绍,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从2012年的1万亿元到2022年的3万亿元,增加了3倍。从投入强度看,我国已从2012年的1.9%提升至去年的2.6%。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60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万亿元。科技服务于民生福祉,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从十年前的53%提高到2022年的62%,增加了9个百分点。这几年我国一大批抗癌原创药上市,中国癌症五年存活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40%。

“从这几年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比较显著。”吴朝晖谈到,去年数据表明,国内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完成了1500余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这比2021年增加了两成多。

2.7万平方米展示前沿成果

于英杰表示,今年论坛的主会场所在地是中关村展示中心。本届论坛共举办150场活动,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女性科技创新、数字体育等热点议题,举办55场平行论坛。

论坛设置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等六个展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在论坛上将举办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等26场活动,进一步构建全球技术交易生态网络。

论坛还将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团队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

650多家单位将参展科博会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重要组成部分,于英杰表示,相比于往年,今年展览的板块呈现出三大特点。科博会参展数量多,今年一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区市参展。

科博会创新成色足,以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

本届科博会互动体验好,今年的展览力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每看一个单元就能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产业。比如在机器人展区,既展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有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进行展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市民可以与车辆充分互动,体验未来出行新模式。元宇宙展区通过VR、AR、无线动捕、实物模型等体验方式进行互动,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关村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

对于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进展,于英杰提到,北京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北京研发投入经费占比超6.5%,是全国平均水平2.7倍。其中,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6.5倍。

北京市的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并坚持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77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万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北京的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达80家,排名全国第一。北京还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另外,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北京还建立了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9个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已经进入了建设和运行并重阶段。本市还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了10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本市的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2022年,北京每天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93家。不仅如此,北京已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统计时的2.6倍。

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得北京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全国国家高新区1/6,是2012年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年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