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660期 >2023-04-24编印

古韵匠心
刊发日期:2023-04-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关一文

4-3.jpg

制作琵琶时,几乎所有工序曹卫东(右)都要亲自把关。

4-2.jpg

馆内展示的各种琵琶。

4-1.jpg

纪念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5周年制作的“国礼”琵琶。

本版摄影 常鸣

“祝中塔友谊地久天长!”2016年12月29日,非遗传承大师曹卫东将亲手制作的琵琶“丝路同天”交给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大使,琴面上用塔吉克斯坦文写下娟娟祝福,右下角还配有大使签名。这把应外交部委托为纪念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5周年制作的珍贵“国礼”,如今就收藏在韵源天地琵琶艺术馆内。

这座北京首家琵琶艺术馆坐落在台湖演艺车间中。2019年底,按照“生态台湖,演艺小镇”的特色小镇规划,台湖镇原有的鱼养殖工厂改造升级,摇身一变成了艺术范儿十足的演艺车间,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戏曲、曲艺、民乐及戏剧文化的新地标。北京韵源天地琵琶艺术馆搬迁入驻。直到2021年,筹备良久的艺术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成为集琵琶展览、艺术演出、教育教学于一体的琵琶艺术体验馆。

 非遗仿古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制琴师曹卫东创立的韵源天地琵琶艺术馆坐落在美丽的台湖镇金福湿地公园中,临水而立,枕田而居。空旷优美的田园环境为艺术馆提供了安静惬意的场馆氛围,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琴声中相得益彰。

艺术馆集琵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展示、琵琶艺术展演、音乐培训以及乐器研发设计等于一体。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有挖掘复制失传多年的古式琵琶和多种拨弦乐器,包括明式琵琶、龟兹琵琶、五弦琵琶、专利琵琶、国礼琵琶、定制款琵琶、六弦花边阮、火不思系列等。而在琵琶制作体验馆,我们可以近距离观摩琵琶制作的具体过程,领略中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认识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走进艺术馆展示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把螺钿曲项琵琶,制作考究,十分华丽。作为艺术馆的首件展品单独展示,曹卫东别有用意。“这是我第一把复制的唐四弦曲项螺钿琵琶,这把琴的原作是古琴的翘楚,目前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是当时唐玄宗赠予日本圣武天皇的国礼,属御用等级文物。由于历史原因,存世的琵琶十分珍稀,唐代的琵琶实物也只能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才能见到。复制琴采用纯手工制作,琴体采用螺钿镶嵌工艺,造型精美。”

馆内四把不同类型的古琵琶引人注目。凤尾式琵琶以凤尾形状的琴头为特色,头部多曲线,刻有似美丽凤尾的纹饰;鸟喙式琵琶头部从侧面看像雄鹰的喙部;燕尾琵琶的头部形似燕子的尾部;直项五弦琵琶最大限度保留了唐代五弦琵琶的风格,并结合现代人的演奏习惯进行了创新。这都是曹卫东根据史料成功“复刻”的古琵琶。

琵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较大发展,从北魏的石窟画像中已有各种四弦琵琶的壁画形象,至盛唐时期,琵琶的制作艺术已达巅峰,在古时琵琶已经价值不菲,即使在现在,传世琵琶也为收藏家所珍视。“在中国,现存的古琵琶几乎很难再找到实物,所以激发我的创作动力,将古老的琵琶文化底蕴通过复制手段再次挖掘展现出来。”循着这个想法和初衷,1992年,曹卫东乐器工坊创办。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参考大量历史文献,相继复制出唐曲项四弦琵琶、唐直项五弦琵琶、燕尾琵琶等。他还参照敦煌莫高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复制出了乐舞琵琶,再现琵琶的古韵神风。

“古琵琶不仅外形精美,乐器音色也与现代琵琶迥异,由于琴弦与形制的不同,古琵琶的声音更加质朴低沉。”曹卫东介绍,古琵琶与现代琵琶的声音不同,原因就在琴弦的制作材质和内部琴体的变化上。现代琵琶用钢丝弦或尼龙钢丝缠弦,而古代琵琶用弦多为蚕丝弦、羊肠弦、牛筋弦,这也成为古琵琶与现代琵琶音色有别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十年如一日,曹卫东痴迷于琵琶的制作技艺,将更多的不同形制的古琵琶通过现代制作工艺手段,再现琵琶文化的瑰丽色彩,深度挖掘琵琶艺术的文化内涵,将优秀的琵琶文化回馈给广大的琵琶表演艺术家和爱好者。

  守正创新

木不斫,不成器,斫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发展史上蔚为可观。制琴讲究材质本身的天然属性,经过工匠之巧再使之与文人产生共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然而,能够脱离音乐而着眼于对乐器制造这一主题进行展示的艺术馆,现在还不太多见。该艺术馆2019年入驻台湖,足足筹备了两年,2021年才正式开业,馆内展陈进行了细致分区,在陈列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创新。一进门,艺术范儿十足的背景墙惹来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壁龛内陈列着琵琶上精巧的局部配件和曲线优美独特的整体结构。从远处看,墙面通亮的白光透出琵琶“剪影”,颇具意境。

“这面网红墙通过展示音梁、八字梁、音柱、音孔等乐器的内部形状,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琵琶的构成和各个部分发挥的功能。”曹卫东介绍。

网红墙也展出了不少“新发明”,有的甚至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比如现场展出的可自由拆卸式琴头。琵琶的琴头通常细窄狭长,演奏家巡演时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损。2019年,曹卫东首次设计出这款琴头,2021年底装配调试,历经多次实验不断完善,最终成功研发出可自由拆卸的琴头,并且于2022年6月正式获得专利证书。目前,这款琴头和技术已经正式运用到琵琶的研发制作之中。

曹卫东的“百宝箱”里藏龙卧虎,比如他身旁放置的一把古朴琵琶就获得了“低音琵琶”专利,目前已成功应用到民族乐团当中,填补了民族乐低音乐器的空白。这把低音琵琶外形古朴典雅,富含中国古风元素,琴体还能看到因拨弦而产生的划痕。记者试着弹拨琴弦,琴弦震动均匀统一,奏响低沉松透的悠远之音,音色低沉、浑厚、充满力量。一直以来,中国民族乐都缺少低音乐器。2001年,琵琶演奏家杨靖老师和曹卫东探讨研发一款低音琵琶,在制作过程中他慢慢积累经验,最终低音琵琶成功问世。

在古法上加以创新,一直是曹卫东的绝活儿。弦动千年,古今技法的交融,更让盈耳余音妙不可言。馆内展出的明式燕尾琵琶,在保留明代琵琶风格特征和四相十三柱排品样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琴工艺以及对古代琵琶声音的准确把握,精心研制,被美国芝加哥大学蔡九迪教授立项研究。中央音乐学院还以此琴为主题举办音乐创作与学术研讨活动,文化影响深远。

多年来,多款新研发的曹氏琵琶陆续获得外观设计及实用创新等专利,受邀到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讲座交流。曹氏琵琶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其制作的琵琶也被国内外众多的琵琶演奏家作为专业指定用琴。

传承发展至今,琵琶已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成为友好交流的载体。展厅正中央,一张明式凤尾琵琶被圆形轮廓的灯光装饰单独展出,琴身表面写着塔吉克斯坦文,名为“丝路同天”。此琴是于2016年应外交部委托,特意为纪念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5周年而作。外交部集邮协会还以“丝路同天”琵琶为背景,发行了纪念此次活动的特种纪念封。国礼琵琶已远渡重洋,这把同时制作的同款国礼琵琶被珍藏入馆。

   匠心独具

“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为了能制作出一把好琴,制琴师往往会亲赴全国各处挑选上好的乐器木材。从16岁进入北京乐器制作学校,曹卫东系统地学习了乐器设计、制作、木材鉴定、乐理等相关知识,至今已有37年。从锛、凿、斧、锯到刨、锉、磨等每道工序,再到乐器的设计研发都娴熟于心,乐器制作技艺不断全面提升。他说,一张能够传世的好琴,与制琴师以及演奏家的关系都密不可分。刘德海大师曾说过一句话,“制琴人孕生木头孩子,弹琴人调养木头孩子,制琴弹琴鱼水情缘,琴声之美功百各半”。这段话生动体现着制琴与弹琴之间的渊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弹琴人与制琴人相得益彰。一把好琴的流传是制作师、演奏家与收藏家的共同努力。

“从树上割下的树叶中采集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晾晒七天,制作长达半年之久……”记者跟着曹卫东的介绍走进琵琶生产车间,一段段木头整齐地堆放在地上,一根根竹子、各种零配件摆放在操作台上,现场一派忙碌。眼下,一把采用大漆工艺的非遗技艺——福州漆艺“梦幻联动”琵琶正在紧张制作中,“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其中仅金漆镶嵌上漆就需要一年多时间。艺术馆门口已留出空位迎接这款天工之作。

穿过幽静的庭院,径直走去便能抵达琵琶制作体验馆。艺术馆中专门有传统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展示环节,向参观者展示琵琶制作的过程。选材择良木,在曹卫东的“仓库”中,就收藏着不少难得一遇的琴坯,不过这些材料还不能马上用于制琴。曹卫东解释,“这些木材从下料到制琴,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要达到乐器用材所需的稳定性后才能制琴,期间需要人工干预处理及在自然环境下久置,方能去除木质中的杂质、胶质。”

琵琶的制作环节更是考究,琵琶制作几乎全部由手工完成,有些步骤堪称私人订制。曹卫东介绍,“每一把手工制作的琵琶,从声音到手感都略有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才带来乐器音质音色的不同变化,这也是手工制作的神奇之处。比如琴背的薄厚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演奏家手法的顺畅与否,一般是根据演奏者的要求确定。”接下来,制作音梁音柱,既起支撑面板的作用,又有助于传音影响声音的走向,琴的魂魄就在这尺寸之间。两条音梁的位置以及厚度、宽度,三个音柱的位置及其粗细大小,对琵琶的发音影响较大。然后需要上板,制琴师们采用古法制作,秉承传统。最后还需要校品,仔细检查琴弦的紧实度,确保琴弦的音准。从内部制作到外观的最后定型,再到校正音准,每一步都需要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方能成就一把好琴。

孜孜以求几十载,潜心制琴终不悔。作为琵琶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曹卫东在继承前辈优秀制琴文化薪火基础上,在琵琶制作艺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上,精研笃行,大胆创新,让更多国人感受到华夏民族乐器的瑰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