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53期 >2023-04-14编印

城市副中心20项主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
刊发日期:2023-04-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今年,城市副中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列下20项主要任务清单,其中包括强化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绿色智能供热体系等。

发展绿色新能源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强化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约束作用,研究推进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制度。逐步推进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评价。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2023年度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督促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数据报送和核查工作,提升数据质量,确保重点排放单位按期完成国家碳市场履约。

大力开展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落实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新增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大力发展本地热泵、光伏系统,科学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供暖。提高绿色电力应用规模。

推进传统行业的低碳化改造,依托工艺更新、重大节能装备、余热余压利用等手段,推动装备、汽车、电子、材料、医药等行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化发展。落实数据中心减碳要求,有序关闭腾退低利用率数据中心。进一步整合存量数据中心,强化存量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应用和改造,推进氢能、液体冷却、可再生能源等应用。鼓励数据中心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措施为周边建筑提供热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推动具备条件的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强化园区资源梯级利用和系统优化。推进固体废弃物低碳协同处置,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市级下达指标要求。

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化。配合市级部门完善低碳建筑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农宅抗震节能标准等,新建政府投资和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新增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持续增长。非节能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市级下达指标,建筑领域碳排放持续下降。推广绿色低碳建材以及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热泵技术应用,开展产能建筑试点,建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长效机制。

创建绿色智能供热体系。分步骤实施供热系统重构,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热,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完成市级下达指标要求。建立再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热源结构,大力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统筹实施供热智能化控制、供热资源整合、热网系统重组等,有序推进散小热源整合联网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替代,优化热电联产热源布局,建设区域和跨省合作热网。新建建筑供暖采用电力、可再生能源等多能耦合供热占比达到市级下达指标,推进既有燃气供热系统“零碳”改造示范。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城市副中心还将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控制农业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低耗高效农业设施。配合市级部门,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调查,研究甲烷控制目标任务和措施,推进甲烷等生物质能清洁高效利用。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园林绿化行业增汇减排发展规划,完善生态资源增汇减排统筹协调机制,摸清区域园林绿化资源储碳能力和潜力家底,集成园林绿化固碳增汇经营关键技术体系,建设以增汇减排为主导目标的平原生态林多功能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区。建立林业碳汇效益精准补偿机制,坚持全域多层次增绿固碳,促进园林绿地碳汇。加强林业生态系统管护,研究建立适合本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排放树种库。

城市副中心还将积极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全范围推广开展“海绵校园”“海绵公园”“海绵道路”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新增海绵城市面积达到市级下达指标要求。完善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绿色斑块、绿色廊道、城市生态安全调控系统、城市人居环境、园林绿化和城市风道建设。

统筹做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之一。今年,城市副中心将积极落实《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气候投融资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金融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投融资支持。依托北京市绿色交易所等区内平台优势,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以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为突破口,构建入库标准,对入库项目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挖掘高质量的低碳项目,后续持续对项目库进行维护,实现项目的动态更新。推动建立低碳项目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接平台,加强低碳领域的产融合作。定期发布气候投融资项目融资需求,推进常态化融资对接。不断提升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库容,结合城市副中心实际,从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两方面确定应对气候投融资筛选重点项目清单,对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生产制造、交通物流、园区开发、现代农业、商业流通等领域的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

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构建绿色智慧基础设施体系和大尺度绿色空间。开展2023年低碳试点建设工作,完善评估及鼓励机制。鼓励优先应用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多种技术,培育碳绩效领先的领跑者企业和公共机构,建设一批以智慧化管理、节约能效等为理念的气候友好型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