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641期 >2023-03-28编印

绿心鸳鸯追踪记
刊发日期:2023-03-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福泽湖中,两只鸳鸯自在戏水、觅食。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2021年7月,北京动物园鸳鸯保护项目组将24只人工繁育的小鸳鸯放飞进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福泽湖。近两年过去,这些小鸳鸯过得怎么样?去年装上的人工巢箱里有没有孵出鸳鸯宝宝?记者来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一探究竟。

3号鸳鸯暂居雄安

放飞时,为持续观察和监测小家伙儿们的动态,24只鸳鸯全都佩戴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提供的金属环志和彩色旗标,其中8只佩戴GPS全球卫星定位追踪器。追踪器利用太阳能提供电源,定期向追踪系统发射定位信号。这些追踪器记录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3号鸳鸯是非常活跃的一只,目前它正在雄安,而且好像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打开手机上的软件,北京动物园研究员崔多英博士给记者展示“孩子们”的轨迹,3号鸳鸯自打放飞后就“不老实”,放飞后刚3个月,就往东南方向飞行,一口气飞到了30多公里外的天津武清,一待就是十几天,崔多英本以为它可能要继续南迁,可没想到11月初,3号的信号又回到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边上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后来就一直在周边活动,去大厂、香河“出过差”,总体在潮白河流域一带,也向北方探索过,绕了一圈之后选择了雄安作为暂居地。

5号鸳鸯则是一只体力超好的“英雄”鸳鸯,一路向南快飞到湖北了。“遗憾的是5号去年冬季的时候还有动静,但后来信号就一直停留在湖北,过几天信号也没了。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当时没法前往进行实地观察监测。”崔多英推测,5号鸳鸯应该是在南下越冬途中遭遇了不测。毕竟野外天敌太多了,老鹰、隼类等猛禽都是它们的“致命威胁”,除了天上飞的,地面上还有伺机而动的黄鼠狼、蛇等。

4号鸳鸯的故事也让研究人员很伤心。放飞后几个月,大家发现4号鸳鸯的信号长时间不移动。崔多英和同事顺着信号一路找到了通州区减运河边上的八各庄村,那里有着非常接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水渠丰富、野生植被茂密。“当地村民特别热情,带着我们挨个院子找,最后在一家后院里找到了。村民们说,当地黄鼠狼特别多,有人家里的40多只鸡两个月内全没了。基本可以确定4号鸳鸯和其他两三只鸳鸯被黄鼠狼‘干掉’了。那里环境确实非常好,把鸳鸯吸引过去了,但没想到天敌也在。”崔多英遗憾地说。

不过,这些遭遇不幸的鸳鸯没有白白“牺牲”。“通过它们的行动轨迹,我们知道了野外放归的鸳鸯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了解了它的栖息地包括巢址选择的偏好,还有季节性迁徙的喜好。这有利于我们对鸳鸯种群进行更好地保护。”崔多英说。

人工巢箱成功孵化鸳鸯宝宝

早春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福泽湖波光潋滟,六只鸳鸯在水面悠哉游哉,雄的色彩艳丽,似西方油画,雌的淡雅清秀,似中国水墨画。“目前还不能判定这些鸳鸯是不是我们曾经在这里放飞的,因为在水里看不到脚环。但有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去年我们搭建的人工巢箱,孵出了十只鸳鸯宝宝!”崔多英高兴地说。

虽然现在北京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鸳鸯,但鲜为人知的是,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濒危物种,过去在北京是极难见到鸳鸯的。从2009年开始,北京动物园科研人员连续十余年在北京地区野化放归人工育幼的鸳鸯。通过野化放归,让鸳鸯这种罕见“旅鸟”成为常见鸟,并在北京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鸳鸯繁殖种群。

影响鸳鸯繁殖的一大因素是它们的家。“鸳鸯到了繁殖期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树洞,它们非常挑剔,为了保证后代的安全,树洞的尺寸要满足它的要求,还要足够牢固。”崔多英介绍,在北京,不少老树都有洞,然而,出于保护树木和游人安全的考虑,不少树洞被填充封闭,这就造成繁殖季的鸳鸯以及其他洞巢鸟类很难找到中意的“房子”做窝。2009年,北京动物园内开始发现野生鸳鸯,崔多英尝试做了一个人工巢箱招引鸳鸯前来产卵,结果还真引来了。历经十几年的研究,这一技术已十分成熟。去年春天,得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放飞的“鸳鸯”回家后,崔多英第一时间赶来,细心为它们准备了“房子”——两个长方形的木制人工巢箱。尺寸是鸳鸯喜欢的——25厘米×30厘米×55厘米,在箱底到洞口安装了铁丝网,同时也方便小鸳鸯出巢时,用小爪子抓住铁丝网向上攀爬从而达到洞口。

“鸳鸯喜欢的树洞一般在离地面5米到10米的范围,我们安装的位置是约6米高,选的地点也很完美,福泽湖西南侧的一处小岛,这里有树龄较大的乔木,游人稀少,比较安静,不会对鸳鸯孵化造成干扰。”崔多英说。

去年繁殖季结束后,研究人员将两个人工巢箱取下,发现离水面更近的21号巢箱内,有十枚已破开的空壳,这意味着,不仅有雌鸟选择了这个巢箱,还成功孵化出了鸳鸯宝宝,这让科研人员十分振奋!另据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去年繁殖季后,曾在福泽湖发现鸳鸯“一家”,共有7只鸳鸯成群结队地畅游在湖面,从拍下的照片看,崔多英判断两只个头较大的是亲鸟,也就是“爸爸”和“妈妈”,带着5只约两个月大的鸳鸯宝宝。崔多英推测,其余的5只鸳鸯宝宝可能是出生不久便遭遇了天敌袭击,即便如此,50%的成活率也远远高于纯野生状态下不高于10%的成活率。

用翅膀投票的惊喜

“动物选择栖息地都是天性使然,哪儿好去哪儿,原本我们推测,鸳鸯经过一个迁徙季后还能回到这儿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它们迁徙的时候是沿着太行山脉一直南飞,绕了半个中国,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去年一开春,让我们特别惊喜的是,它们居然故土难离,回到了原始栖息地,充分证明了这里的生态系统适合鸳鸯生活、繁殖。”崔多英说。

今年,福泽湖畔的人工巢箱也迎来了“升级”,巢箱外加装了红外线摄像头,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时时监测洞内的情况。“鸳鸯有一种巢寄生行为,就像选房子似的,朝向好、临近水面的房子大家都看好,两三只雌鸳鸯会把蛋下到一个巢里。正常的话,一只雌鸟的产蛋量约是11枚,孵化过程中需要经常翻卵,十枚蛋好孵,但如果摞起来两三层的话,它翻不过来,就会造成蛋中途停止发育,一窝的蛋就会全军覆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提前把蛋取出来,进行人工孵化。”崔多英说。

通过十多年的野外放飞,鸳鸯在北京地区的种群数量目前已达到了五六百只。这一切,离不开北京动物园科研团队的努力和北京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鸟儿是用脚投票的“生态环境评价师”,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的这些小可爱们,也用翅膀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投上了宝贵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