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27期 >2023-03-10编印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13位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聚焦“国之大者” 心系百姓关切建言献策
刊发日期:2023-03-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孙颖 潘福达 宋佳音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13位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委员们聚焦“国之大者”,心系百姓关切,围绕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钱克明委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恢复和扩大消费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呈现逐步恢复、持续回暖态势,但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发言建议,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优化市场供给。

“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钱克明说,要延续优化市场主体帮扶政策,广泛吸纳与保障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发展文旅休闲、养老育幼、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供给,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钱克明还建议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条件,丰富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要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安心放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他说,也要注重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刘忠范委员:培养未来战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

“我国关键领域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问题比较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发言建议,主动布局未来战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工程科技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建设。

“可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材料、重大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等未来发展新赛道,遴选优秀学生加入卓越工程师硕博士培养课程学习。”刘忠范说,还应该强化工程科技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育跨学科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打通校企师资流通通道,推广企业导师制,加快打造培育卓越工程人才一流师资队伍。

徐涛委员: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产业贯彻一二三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发言建议,稳增长、惠民生,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达1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超8%,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特色显著。”徐涛说,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要发挥龙头企业和自贸区、海南自贸港优势,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产品优、发展后劲足的规模化企业,对内促经济增长、惠民生,对外开辟新市场,推动创新健康产品、中医药健康产品和特色健康服务规模化走出去。

徐涛还建议,要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为支撑点,丰富多层次健康产品和服务资源供给,与旅游、体育、保险、养老等融合发展,用优质高效的服务模式,引导群众主动为健康“买单”。

谷树忠委员: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发言建议,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谷树忠说,要持续提升资源效率,牢固树立资源稀缺意识、资源危机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发挥经济杠杆在资源节约中的导向作用,改进资源消耗统计监测,加强资源节约评价考核。

“要持续保护修复生态,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让国家公园真正成为动植物与人类共同的家园,造就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鸟语花香。”谷树忠说,要持续提升环境品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持续高效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生态与经济相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魏青松委员: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伟大工程,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魏青松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要加强立法,构建一整套规范公共法律服务运行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魏青松说,要大力发展县城公证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百米”,加强乡镇司法所、普法阵地、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均衡城乡配置。

他还建议,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便利化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法律服务领域。

江广平委员: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要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广平发言时建议,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竞争力。

江广平说,要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根治欠薪痼疾。

他还建议加强政府、企业、工会三方机制实体化建设,探索建设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新型劳资关系;建立全周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用法治手段专业化审判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发挥工会作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把劳动关系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