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26期 >2023-03-09编印

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本报记者 赵鹏
刊发日期:2023-03-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则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博将会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

对大运河文化关注已久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更是一部立体百科全书。”王春法说,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的独特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前不久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北京将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明确支持将国博等5座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将其塑造成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打造首都文化地标。

王春法表示,国博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早已有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三地博物馆加强合作。2020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改变文博交流“入超”问题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国内文博机构应如何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王春法表示,要让我国文化大踏步走出去,用国际化的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在我国文博对外交流方面,存在“入超”情况。无论是文物还是艺术品等类型的展览,都是从国外来的展览多一些,我国展览走出去的相对少一些。

过去几年,国博参与成立了部分区域性国际组织,如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上合组织国家博物馆联盟等。通过这些联盟,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关系。

“国博在亚洲国家博物馆协会是非常活跃的成员单位,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机制建立比较早,延续至今。”王春法介绍,国博举办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已历两届,每届都会吸引50位左右的国外博物馆馆长,如大英博物馆馆长、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日本东京博物总馆馆长、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等。不仅如此,去年国博还举办了第二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助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是棵‘参天大树’,国内文博领域应通过系统的传播体系形成合力,形成对外的统一力量。”王春法解释,不少地方博物馆都有对外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对外输出展览传播中国声音。他也表示,这方面国内更应有统一的声音与统一的力量,从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角度来整体解读中国历史文化,最终给各国人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赋能城市未来发展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春法认为,博物馆是一种赋能城市未来发展时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表示,博物馆拥有对城市品味的塑造力,可以从环境、文化、空间、活动、设施等方面,为城市营造有魅力、有特色、有活力的富有人性化空间场所的城市人居环境。一座城市有没有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是否具有历史意识或者说对历史的态度;博物馆建筑的样貌,则反映了城市的大众审美偏好;博物馆的活动内容及其方式说明了城市的文化消费品味和消费偏好,而其活动频度则反映了城市文化活跃的程度和城市文化生活的质量水平。

“如今博物馆的样貌、规模、品味、水平、影响等,已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晴雨表。”王春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