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609期 >2023-02-15编印

本报记者连线正在土耳其救援的三位通州“搜救先锋”
连续夜间“作战” 只为寻找一丝生的希望
刊发日期:2023-02-1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

救援队所有队员奋战在一线,不放过一丝希望。(通州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供图)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当地时间2月13日是来自通州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的霍昊、郭日江、张沛均抵达土耳其救灾的第四天。北京时间14日凌晨,记者联系到霍昊,得知几天来,他们所在的救援组已完成10栋建筑物的搜索,找到12名埋压人员,很遗憾均已遇难。所有队员仍在一线奋力救援,不放过一丝希望。

三位通州“搜救先锋”于北京时间2月9日抵达伊斯坦布尔新机场,一落地就被编入了当地的救援队伍,分配到受灾最严重的马拉蒂亚省。“当时还没有国际救援队去过,我们是第一支。”31岁的霍昊和同伴都有着十多年的救援经验。在震区,街边的房屋成片倒塌,寥寥几栋房子立在废墟之中,满目疮痍,当地民众流离失所。“用‘人间炼狱’形容也不为过!”

这几天,马拉蒂亚气温都在零下,最高气温不过零下2摄氏度,他们一分一秒都不敢耽误,郭日江说:“天气寒冷,早一秒对被困者来说都是生的希望。”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后,30人的救援组立即投入救援,从当晚6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半。

霍昊和一名来自山西的民间志愿者作为领队,组成特勤7组。大家分工明确,其中,郭日江负责装备保障,49岁的老郭沉稳干练,33岁的小个子张沛均“打头阵”侦查评估,而身高一米九的力量型“选手”霍昊则带“主力部队”营救。

初到之时,霍昊从翻译口中得知,这里曾营救出一名孕妇,而且小婴儿平安降生。搜救现场的奇迹无疑让队员们为之振奋,但接下来的几天大多是深深的遗憾。“土耳其军方探测到这一作业面至少有9名埋压人员,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尚有生命迹象。”队员们拼命破拆挖掘营救通道,数小时后,埋压人员被抱出,“但人大多已经不行了。”

“我们尽力了,真的尽力了。”2月13日中午,队员们花费了四五个小时,在废墟中找到一家四口。六七岁的孩子被爸爸护在身下,妈妈怀里还抱着个婴儿。“一家四口全遇难了,哎,要是活着多好!”当从废墟中找到遇难者遗体时,霍昊难过得双目赤红,土耳其军方人员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

霍昊告诉记者,2月9日抵达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在转机等候区内,他们就受到土耳其民众鼓掌欢迎。一路来到重灾区,当地民众送吃的喝的暖心回应。随队翻译看到来自中国的队伍也非常激动,“好像自己的亲人可以得救一样。”

带着这份信任,几天来,搜救队员连续夜间“作战”,努力搜救被困者。坍塌的房屋呈现饼状、V形、倾斜等不同形态,救援本就挑战连连,还要警惕余震。加上马拉蒂亚房屋建筑比较落后,给救援带来不少不确定性。狭小的空间里,队员们匍匐前行,把后背交给初次相识的同伴们,只为寻找一丝生的希望。

截至当地时间2月13日晚上10时30分,霍昊所在的救援组完成了10栋建筑物的搜索,找到12名埋压人员,不幸均已遇难。土耳其当地应急部门最高指挥官宣布这片区域已无埋压人员后,救援组的营救任务也告一段落。2月14日,在当地一所学校里简单休整,三位“救援先锋”也即将回国。

 临别时,霍昊与土耳其当地应急部门最高指挥官交换了头盔和队服,队服左臂上的中国国旗永远留在了那里。“咱出国就代表了国家,我们竭力挽救每一条生命,竭力帮助当地民众重拾重建家园的信心。”霍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