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607期 >2023-02-13编印

生机勃发(下)
刊发日期:2023-02-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2.jpg

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供图。

4-6.jpg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

4-5.jpg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小黄人乐园。北京环球度假区供图。

4-1.jpg

 运河商务区规划效果图,运河商务区管委会供图。

本版摄影 唐建

硬核“3+1” 

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加上科技创新,构成了城市副中心“3+1”产业版图。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就在于:坚持创新引领,有序引导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打造主导功能突出、开放发展优势凸显、营商环境一流、高端人才集聚、城乡共同繁荣的首都发展新高地。 

建设市级行政中心。在行政办公区打造绿色生态、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适度引导相关政务功能向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布局,构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功能大集中、小分散的布局模式。 

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为重点,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打造京津冀金融创新、科技创新、高端商务发展高地,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建设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与中心城区相协调的文化和旅游休闲功能布局,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深度融合、彰显京华特色和多元包容的大文化产业。强化环球主题公园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功能,在宋庄、台湖、张家湾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建设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建立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实施一批前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制定技术领先、标准规范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算标准,推进物联网、计算机、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的广泛应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数字经济新标杆。 

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面对构建高质量营商环境的新要求,城市副中心创新举措、积极实践,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营造浓厚亲商安商氛围,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改变办事主体的办事体验中,助力这方热土加速书写精彩篇章。 

2019年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组织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并与通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抓总、各方有力落实”的新体制,为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奠定了组织基础。

2020年3月,市政府印发《关于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市级行政权力的决定》,由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在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及拓展区(不含亦庄新城通州部分)约812平方公里区域内行使17项市级行政权力,加上市级相关部门发文授权的13项其他事项,形成市级首批赋权“17+13”基本架构。市委市政府向城市副中心赋权是继设立党工委管委会之后的又一实质性体制机制创新,有力促进了副中心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首批30项市级赋权事项在副中心运行平稳、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副中心行政效率的显著提升,打通了项目在副中心落地的一系列关键环节,有利于审批从单件事向整件事集成,对于提升行政办事效率、健全副中心治理体系效果明显。赋权就是赋能,也是赋名,通过赋权有力促进了副中心政策吸引力的加速释放,一大批高端要素和企业总部正在加速入驻。

2021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由部分重点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行使一批市级行政权力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包括批准城市副中心行使的新一批市级行政权力,新一批对副中心的市级赋权由“57+101”构成,包括对城市副中心赋权和对自贸区组团赋权两个部分。其中,基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实际需求,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土地管理利用、建筑工程管理等重点领域,并在城市副中心812平方公里范围内行使的市级权力57项,承接主体为副中心管委会;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组团约10.87平方公里区域内行使的市级权力101项,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类赋权29项,由通州区政府相关部门承接;工程项目建设类赋权72项,由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承接,该72项赋权中有51项与在812平方公里范围内行使的赋权存在重合。因此,第二批赋权为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新增市级行政权力78项。

 综合两轮赋权,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共行使市级行政权力108项,行使市级赋权体系更加系统、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注重“权力链”的完整性和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的积极作用。未来市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城市副中心的赋权范围。

出台一揽子鼓励支持政策 

2022年1月19日,城市副中心对外发布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清单”“产业政策清单”“应用场景清单”和“企业服务清单”等四大清单,形成政策红利、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加贴心服务的组合拳,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立体模式的加强版和升级版。

针对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北京市从创新驱动、功能疏解、规划管理、绿色引领、扩大开放、改革发展等六方面出台了30项细化支持政策。以“通八条”为引领,城市副中心陆续构建起“1+N”的产业政策体系,还包括《关于促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

面向高层次人才的“灯塔计划”和“运河计划”,着重培养科创、文创、金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为人才提供创业项目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给予医疗、子女入学、人才落户及工作居住证办理、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生活配套服务。

此外,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这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将真正让入驻企业充分享受改革创新的发展红利,使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成为新时代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为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既承担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也一并承接通州区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切实满足城市副中心和北京东部地区的政务服务需求,提升企业民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形成与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东、西”呼应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已初步实现政务服务标准体系(5.0版),充分利用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数据共享在业务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实现全流程无感办事、送政上门等服务。着力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搭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在服务前台,通过与通州区政务服务大厅物理整合、服务融合,实现一体对外服务;在服务后台,通过打造“数据共享、信息复用、远程交互”城市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让企业民众在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即可享受到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同质同效”的服务。

同时,充分共享复用市、区两级的前端、后台政务服务资源,统一承接和集成行使市级部门在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建设管理等领域授权或下放的有关行政审批和管理权。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以及“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成为“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的一个缩影。 

管家式服务

城市副中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3项先行先试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2项举措获国务院表彰。专门面向优质重点企业推出一揽子“管家式服务”,服务26家重点企业顺利落地。

城市副中心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手续时,创新工作方法,经开发商自主申请并作出承诺后,允许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新建项目使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五证”作为住所证明文件,办理营业执照。此举的推行使一批项目的招商引资企业办照时间普遍缩短了一至两年,“五证办照”也被商务部列为2020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最佳实践案例。

本报记者 关一文/编辑整理

内容摘自:由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策划编辑,《文明》杂志社出版的《文明·北京城市副中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