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人物总第599期 >2023-02-01编印

他们,守护春运回家路
刊发日期:2023-02-0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大客流重回2023年铁路春运,人们纷纷踏上回家路。走进车站,忙碌的售票员正为旅客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车站广场上,荷枪实弹的铁路特警保护旅客安全;夜色降临,高铁线路工抓紧“天窗点儿”时间,对轨道进行检查维修……各个岗位上的铁路人正温暖守护着我们的回家路。

北京高铁工务段线路工

打磨10米轨道走出1公里

4-2.jpg

崔延超在打磨轨道。记者 张群琛/摄
4-1.jpg

闫根“趴大平”检查铁轨。记者 常鸣/摄

位于通州区永乐店镇的北京高铁工务段永乐高铁线路车间,处在京津交界处,负责京津城际铁路正线100多公里的轨道检修任务。凌晨零点,车间内一片繁忙,线路工陆续从宿舍走出,穿好工服来到工具间。车间业务指导杨睿已早早等在这里,“今天要对京津城际铁路通州与武清交界处的轨道进行小机打磨。”小机打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小型工具平滑轨道,旅客乘坐时更加平稳舒适,也能延长铁轨的使用寿命。说话间,工友们已经将要用到的工具全部准备就绪。

铁路夜间施工的时间段被形象地称为“天窗点儿”。每晚的天窗指令发布后,各工种要立刻抓紧时间上线作业。

0时30分,对讲机传来指令。杨睿和工友手脚麻利地将工具推上正线。忙碌喧嚣了一天的轨道此刻十分安静。

杨睿来到京津城际出京的下行方向,弯腰侧身仔细打量,一眼就瞧出了一条铁轨的问题:“这里不平整。”还没测量是怎么看出来的?杨睿解释,每天列车在轨道上驶过,铁轨与车轮的接触面会非常光滑,但是这处位置的轨道光滑面不统一,后半段比前半段的光滑面宽了一倍,说明有些前高后低。“前半段的铁轨是后来焊上去的,看来当时没有找平。小机修补后,可以让两段铁轨回到同一水平面。”杨睿说。

打磨轨道是车间线路工崔延超的绝活儿。他先用粉笔在轨道上划出一段10米长的范围,调整角度让打磨机的砂轮与轨道重合,火花四溅中打磨工作开始了。砂轮看着宽,但是每次只能打磨一点点,需要推着打磨机来回打磨,这里讲究的是要精准把握砂轮与铁轨的接触力道。“听声音、看火花。”杨睿解释,如果看到火花均匀、声音不闷不响,说明力度刚刚好。两三句话却是线路工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功夫里摸索出的诀窍。短短10米全部打磨完,崔延超已经在10米的轨道上走出了1公里。

距离这里50公里的北京南站同样繁忙,北京高铁工务段廊坊高铁线路车间北京南维修工区的20余位线路工也正在进行“天窗点儿”作业。有27年轨道维修经验的工长闫根正紧张有序地排兵布阵。

虽然叫北京南维修工区,但他们的管辖范围包括两侧共30公里的轨道,这段进出车站的线路,道岔弯道多难度大。老闫的经验总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边的轨道有些下沉了,一会儿垫起来。”闫根跪在轨道上,左脸贴着冰凉的铁轨,视线沿着铁轨的侧面看过去。“这种检查方式叫‘趴大平’。就这一眼,轨道高低一目了然。”听他说得简单,记者也学着他的样子趴下看,但什么也没看出来。“老闫眼毒着呢,没个十年八年可看不了。”一旁工友打趣道。

京津城际是我国开通的第一条高铁线路,时至今日,线路已向东南纵深入天津滨海新区商务核心区于家堡及滨海站,乘坐京津城际列车来往两地,已经形成了公交化客流群体,便利北京、天津两地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便捷出行。闫根和杨睿也享受到了高铁便利。老家都在河北的他们,如今乘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从北京到家了。“高铁拉近了我们每个人和家的距离,我们也会用自己的坚守,保证每位旅客平安回家。”闫根说。

宝坻站客运领班

在新站见证京津冀路网更密

4-4.jpg

李芳超为旅客提供指引服务。(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30日,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开通运营。同一天,这两条城际铁路的交会站宝坻站也正式开站投用。新站刚开通半个月,顺利完成春运节前及返程高峰的客流大考。这让车站客运领班李芳超悄悄舒了口气。

入路10年的李芳超到宝坻站之前,一直是唐山站客运员。作为客运员中的男队员,苦活累活自然少不了。每趟列车进站前,李芳超总是第一个来到站台,搬运行李、帮助重点旅客,忙得不亦乐乎。同时,身为客运领班,丰富的经验也让他带领团队顺利应对大客流。

李芳超是个细心人,通过观察,他发现在宝坻站上车的乘客一般会“掐点儿”到站,往往在发车前半个小时才抵达车站。“这容易造成短时间进站客流大,进站口拥堵。我们就要提前安排安检员,增加安检通道,验票通道全部打开,确保旅客按时上车。”

应对各种旅客突发情况,也是客运员的主要工作。节日出行,容易忙中出错,节前一天,就有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来到综合服务中心求助。因为出门匆忙,她没有携带三位儿童的身份证。焦虑中,连大带小哭成一片。

别看是个小伙子,李芳超安慰小朋友却很有一套。他一边联系站内民警为三个孩子办理临时身份证明,一边给孩子们拿来糖果、贴纸,缓解焦急情绪。不到半小时,不仅身份证明办好了,一家人的往返车票也买好了。

突发情况五花八门,棘手情况经常出现,但车站客运工作人员总能一一化解。春节前的一天晚上,G8807次列车即将抵达,这是车站当天的最后一班车,正在值班的李芳超和同事早早上站台准备接车。“这趟车上有位乘客坐过站了,一会儿将在宝坻下车。”接到列车长的电话,李芳超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是车站当天最后一趟车,没有折返的车了。他迅速琢磨解决方案。很快,越站的乘客到了。乘客得知当天已没车后急得不得了。“别急,您可以让家人来接,我们在这儿陪着您。”听到李芳超这么说,乘客很感动,马上联系家人,当晚11时,旅客家人赶到,一家人向车站客运员真诚道谢。

京唐、京滨城际铁路的开通,让天津市宝坻区进入了高铁时代。一个月来,李芳超发现,来往北京天津两地之间的通勤旅客越来越多,不少旅客都是“熟面孔”,他们经常往返京津两地,见过多次。“身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们也见证了协同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前那些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才能到达的地方,如今都能一小时抵达。而且随着高铁网络越来越密,目的地城市越来越多,京津冀三地的地级市已全部通高铁。以我为例,我家在唐山,我从宝坻坐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家。我相信,未来铁路一定会带给人们越来越便捷的生活。”

北京车务段雄安站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员

难不倒的“百事通”

4-3.jpg

工作中的康凯。(受访者供图)

建成投用近三年的雄安站今年首迎春运大客流。春节期间,站内人头攒动,从北京返乡的、来雄安游玩的,旅客熙熙攘攘。每天,都会看到一位车站工作人员的身影在人流中忙前忙后。见旅客在大厅徘徊,他会主动上前询问;有人着急现场购票,他会熟练麻利地抓紧办理;旅客较少时,他又会来到灭火器、自动售票机旁查看设备情况。

这个忙碌的身影叫康凯,是北京车务段雄安站综合服务中心的售票员。康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零钱,随后在前往综合服务中心的路上还要把车站的20余台自助取票机检查一遍,有没有故障、票纸是否需要补充,细心的他一一查验。“老一辈售票员每天都在柜台里面对无数只伸进来的手,现在大部分旅客都在使用电子客票,虽然购票方式越来越智能,但我们的基本功都没扔,仍然保证旅客的出行顺畅。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可谓一专多能,在多个岗位发挥作用。”这也让他成了站里的“百事通”。

票务咨询是他面对最多的情况。今年1月1日起,新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儿童优惠票和儿童免费乘车将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新规实施就赶上了元旦三天假期,紧跟着就是春运大客流,仅每天指引家长为孩子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康凯就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回答。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高铁雄安站是京雄城际铁路、京港高速铁路、津雄城际铁路、雄石城际铁路、雄忻高速铁路的交会车站,也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家在保定的康凯非常自豪自己成为雄安站的一员。

“我明显感觉到,来雄安‘看看’的旅客越来越多。”春节前夕,康凯值班时就遇到一位专程“来看看”的侨胞老人。他趁着在北京探亲的间隙来看看闻名已久的雄安新区,但不慎丢失了证件。康凯和同事立刻开始帮他办理手续,助其顺利返京。

这三年康凯深刻地感受到雄安速度,亲眼见证着三年来雄安新区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华北明珠”白洋淀风光秀丽、鱼鸟成群,不仅来雄安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三年来,以车站为中心的快速交通网络迅速完善,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速多重并联的局面。京雄、津雄的联系都更加紧密。“目前,雄安与北京之间每天有十余对列车,半个小时到大兴机场,一个小时到北京西站。去年秋天,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站也正式开工建设,雄安站的辐射面积就更广了,今后会为京津冀旅客带来更多便捷体验。”康凯说。

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特警

铁鹰突击队“尖刀”守护

4-5.jpg

裴小康(中)与队友一同执勤,守护旅客平安路。(受访者供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有座低调的大院,这里就是铁路特警的训练基地。面对今年春运大客流,铁路特警成为保障旅客平安回家的一道铜墙铁壁。从大运河畔的这座基地里,一批批特警奔赴车站一线,守护旅客平安路。

2023年春运大客流如期而至,除夕当天北京地区发送旅客25万余人次。早上7时,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裴小康和两位队员准时出现在北京站广场上。持长武器的队员在前,裴小康和另一名队员在后,铁路特警的春运执勤开始了。

除夕当天,北京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旅客行色匆匆,大家都想快点儿进入候车大厅暖和一下,但在冷冽的北风中,裴小康和队员们的步伐却放得很慢。“北京站广场从东到西,快点儿走不到5分钟,执勤时我们却要花费10分钟。走得慢一些,看得就能更仔细。人越多,我们越要提高警惕。”

行至进站口,四面八方的旅客汇集于此,裴小康和两位队员立刻呈三角站位,每个人观察一个方向,将广场情况尽收眼底。

平日里,裴小康待人和蔼,笑起来眼睛也是弯弯的。但在执勤时,这个身体结实的河南汉子目光如炬,每一处隐藏的危险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除了广场,裴小康还要和队友进入北京站内巡视每一间候车大厅,一圈巡逻下来,大家早就冻透了,接过队友递来的热水稍事休息后,又要开始下一轮。除夕到大年初二,裴小康和队友每天都在车站一线巡逻。每隔一小时巡逻一次,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一天两三万步轻轻松松。

春运巡逻,队员轮换,但队长每天都在。自从成为铁路特警后,裴小康很少回家,看到步履匆匆、提着大包小裹回家过年的旅客,他也很想家。“但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旅客的安全,看到旅客们平安进站上车,比什么都强。”

裴小康今年35岁,加入铁路特警队伍已经8年了。8年里,他淬炼成为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铁鹰突击队的一把尖刀,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个人二等功等荣誉,去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各种业务比赛中,他也先后斩获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成员国团体总冠军、男子个人第三名等多项耀目成绩。

如今,他作为警务技能实战教官,不断研究多场景射击训练、擒敌战术训练等高难度技战术,持续提升模拟实战中的处置能力。裴小康介绍,铁路特警主要处置铁路上的突发情况,要进行体能、搏击、狙击、射击等7大科目的训练,要求严苛从不间断。为了应对今年春运客流,支队做了详细预案,分别模拟了突发情况、自然灾害等环境,让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基地内还有一节真实车厢,每位队员都要进行破窗、战术等训练,时刻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副中心大运河畔的训练基地早已成了特警们的家。平时,基地的跑步训练等常安排在运河边进行。多年来,裴小康和战友眼瞅着副中心发生巨大变化,“几年前我们向东跑到现在的行政办公区,当时还是一片农地,现在面貌剧变。可以说,副中心是一年一个样儿。”裴小康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