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88期 >2023-01-14编印

人大代表报到
履职尽责献良策 凝心聚力谋发展
刊发日期:2023-01-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

昨日晚,出席北京市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的代表们,陆续来到北京会议中心驻地报到。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本报记者 赵鹏 张群琛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明天召开,昨天市人大代表陆续前往驻地报到。大家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状态和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职尽责。采访中,多位代表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聚焦副中心发展有备而来。

“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 助力副中心打造科创高地

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带来了“关于金融赋能新兴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建议”。他表示,依托金融资本与金融科技可加快高精尖产业聚集副中心,要打造“上下游全链条”的产业科创高地。

许泽玮代表告诉记者,2022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了崭新发展和亮眼成绩。就在去年12月,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的通知》,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办法,为副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势动能。许泽玮认为,这一政策加大了金融科技对新兴科技园区的推动作用,加强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园区的深度赋能,相关部门与企业应对此重点关注。

对此许泽玮建议,依托现有的中关村通州园,通州区还应打造作为副中心标杆的新兴企业园区,引进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注册落地,吸引“专精特新”等高精尖产业加速聚集,依托科创载体打造“上下游全链条”的产业科创高地。

为了支持园区内金融以及服务企业的入驻,他建议有关各方应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本支持,探索新兴科技与金融服务的契合点。许泽玮说:“例如通过积极对接银企资源、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金融解决方案。”他补充,鉴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专门针对园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同时,今后有关各方还应大力支持产业生态活动举办,如峰会、论坛、创新大赛、展会等不同形式的产业活动,更快扩大各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在副中心实现快速转化。

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农业小城镇建设

市人大代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平刚刚抵达驻地,就带来了“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农业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刘宝平认为,副中心应加快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批复,组建于家务种子实验室,带动更多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打造乡村共同富裕的样板。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于家务乡被定位为科技农业小城镇。国务院相关文件进一步提出,要“着力打造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发展都市型农业”。近年来,于家务乡突出科技农业与田园风貌两大特色,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双轮”驱动,取得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不过刘宝平认为,对标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荷兰南荷兰省农业小镇和美国戴维斯小镇的成功经验,于家务乡科技农业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规划体系、科学精准的政策体系、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以及可持续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为此,他建议副中心应进一步加大规划完善和改革创新力度,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城市副中心拓展区规划,加快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批复,进一步完善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

同时,有关方面应下大力气在于家务乡建成“微中心”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加大各项政策集成力度,落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土地联营”与“保底+分红”的农民增收模式,打造乡村共同富裕的样板。

刘宝平还建议,副中心要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做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落实“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由市里统筹,在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大框架下,着力推进于家务种业科技园区建设,申请创建国家农业高新区,组建于家务种子实验室,承接国家种业振兴重点任务,推进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共性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生物种业、精致都市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供应链为主要组成的特色小镇产业体系。

制定幼儿体育特色课程和幼儿运动  技能学习标准

市人大代表、通州区体育运动学校游泳教练毛飞从幼儿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角度,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体育运动干预,促进幼儿早期发展”的建议。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毛飞介绍,该方案在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中指出:加强对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儿童运动等方面的综合干预,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要实现这个目标,基础来自幼儿体育教育,因为3至6岁是幼儿身体平衡、柔韧、灵敏、协调、速度素质的快速生长期,也是感觉统合系统促进脑神经发展的黄金期,丰富而多样化的游戏及玩耍内容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毛飞说。

然而目前幼儿体育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体系方面,幼儿园体育“母学科”教育内容体系系统性缺失,理论与技能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缺少完整体系。同时,缺少懂体育又懂学前教育的教师,现有幼儿教师急需幼儿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普及。此外,还有幼儿体育教育的基础问题。疫情期间,毛飞对百余位家长调研发现,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身体素质。而且,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生活范围缩小,活动空间减少,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足还会引起感统失调。为此,她提出全市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儿童体育运动,对儿童运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幼儿园体育“母学科”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和制定幼儿体育特色课程和幼儿运动技能学习标准,并完善相关制度。其次,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幼儿体育方面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其儿童运动干预能力、儿童潜能开发能力和儿童早期发展促进能力。同时,增加幼儿园体育活动空间及器材品类,并且每年需给适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测试,引导家长给予早期干预。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也应合理增加《学前教育知识》《幼儿体育知识》等相关课程,为今后体育专业人才进幼儿园教学积累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