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582期 >2023-01-07编印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刊发日期:2023-01-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群琛

今年通州区两会上,区政协委员、北京盛京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叶带来了一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陈少叶认为,按照北京市“加强拆违建筑废弃物全链条管理、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的任务导向,通州区应继续大力发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行业,不断推进再生产品能用尽用,促进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经过陈少叶调研,目前全市正在运行的临时性资源化处置点位共96个,处置能力超过8000万吨。2022年全市范围累计生产再生产品1953.7万吨,同比增长69.7%;累计销售使用再生产品1777.8万吨,同比增长47.5%。“按照当前发展趋势,通州区临时性资源化处置点位设置也要以保障拆违垃圾处置和解决区域建筑垃圾存量为主体,逐步提升行业精细化集中度,实现产业布局均衡,产能高效集约。”陈少叶说,目前通州区在产品市场格局上,再生骨料类和再生道路无机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也在进一步增大;从产品应用途径上看,主要应用于区域内市政道路、区域环境整治、园林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领域。

在调研中陈少叶发现,虽然建筑废弃物再生品市场份额在逐步增大,但是目前通州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开展动态监测和分类、统计管理难度大。其次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三是对于节能改造保温材料等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流程依据不足。同时大多数建筑废弃物由于目前的经济价值不高,所以被随意倾倒的现象经常存在,因此回收运输、再生产监管程序亟待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陈少叶建议持续优化全链条信息化服务监管网络体系,以建筑垃圾“入口”和再生产品“出口”为两端抓手,统筹“监管行业、服务企业”两个原则,将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量、资源化处置量、再生产品生产应用量等数据共享串联,并进行归集、比对、分析,做到数据“取之于企业,用之于行业”,形成整体化的建筑垃圾全链条闭环信息化服务监管网络体系。

而在管理模式上,建议引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作为项目分包单位,先期介入施工现场,全流程参与施工阶段建筑垃圾分类、堆放、转运、处置、再生产品回用等工作,通过“一减一增”,同步实现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环保效益。

应用方面要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再生产品的使用监管,加大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使用再生产品的力度;紧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城市更新”等市级重点工作,研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纳入到土地出让和工程招标等环节,不断拓展使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辐射范围。

同时再生产品要保证质量。结合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填补空缺的市场格局,不断优化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引导行业向精细化高质量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布局均衡,产能高效集约。助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向多元化高品质方向发展,鼓励并扶持骨干企业研究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产学研用”完整产业链,促进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