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62期 >2022-12-09编印

新冠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发布
感染者居家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
刊发日期:2022-12-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孙乐琪

市卫健委昨天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同住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康复管理要求。

      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

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

同住人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手卫生。

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每日至少进行1次房间湿式清扫。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或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除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外,尽量不要订购其他快递,收取快递、外卖时采取无接触方式。

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情绪

指引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如遇健康问题可向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感染者和同住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等明显加重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不小于35解除隔离。

要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情绪,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及娱乐,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明显影响休息时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物

根据专家临床经验,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为7天左右,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为复杂。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建议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

感染者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且明显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可选用相应的混悬液;如果出现咳嗽症状,建议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急支糖浆等;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症状,建议使用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如果咽痛、咽干症状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如果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建议使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布地奈德喷鼻。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感染者出现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摄氏度,并持续超过2天;体温35摄氏度及以下;抽搐;呼吸困难或气促;失语或不能行动;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胸部或腹部疼痛;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虚弱或脚步不稳;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妇);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等情形中的任一症状,需要急诊就医。可直接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选择合适方式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相关新闻

新冠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指引发布

社区要提供健康随访和远程诊疗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市卫健委昨天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进行评估。对于重型精神病、孕产妇、儿童由专科(妇科、儿科)或保健科医师进行评估。社区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感染者提供健康随访和远程诊疗等服务。

评估时,对已检出阳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可给予健康宣教,以及起居调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情志调摄、中药预防等中医特色指导及干预。

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等症状时可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建议感染初期卧床休息,多饮水,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如出现发热症状可给予必要的退热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的可给予相关药物舒缓症状。有慢性病的患者需按时服用日常慢病维持治疗药品,如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中医干预指导。

针对儿童,除对症处置外,可以适当采取小儿推拿、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帮助稳定情绪、保护心理健康;针对孕妇,要随时关注身心状态,同时在饮食、情绪心理方面提供咨询与指导,必要时由专业医师给予指导;除新冠症状外,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加强对基础疾病的干预与健康指导,如指导慢病用药、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要随时关注精神状态,由专业医师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对症处置。

对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30次,存在低氧血症,或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的重型、危重型患者,要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

社区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感染者提供健康随访和远程诊疗等服务。开展健康监测直至感染者自测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阴性。必要时可提供上门巡诊,评估健康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及时处置,同步做好感染者同住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指导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