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552期 >2022-11-25编印

发展设施农业 带动就业 促进村民增收
京蒙协作助奈曼旗光明村打赢农业“翻身仗”
刊发日期:2022-11-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

京蒙资金的注入,助力光明村设施农业形成规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驱车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光明村的设施农业产业园里穿行,最迷人的景致便是成片的日光温室大棚。京蒙资金的注入,助力这个村子打赢了农业“翻身仗”。

掀帘走进光明村的栋栋温室大棚,满眼的翠绿中挂着红红的西红柿,今年产业园与外地客商签订单,种植了30多亩的西红柿,预计到年底亩产能达到5000多公斤。“订单农业效益不错,西红柿每斤是3块3至3块5,效益到年底能实现较大增幅。”奈曼旗绿佳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凤琴说。

除此之外,产业园还种植了17亩芹菜,预计全年两季亩产12000公斤,另有12栋温室大棚由农户经营,种植了蟠桃、葡萄、圣女果等。据负责人介绍,今年产业园区为光明村集体经济创收100万元左右,带动就业人口235人以上,人均增收约5000元。光明村村民付希英在果园找到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不耽误接送孩子,也不耽误照顾家里。”

几年前,光明村还是个耕地面积少、发展落后的村子。如何在资金少、无项目的情况下求发展,成了摆在村集体面前的一大难题。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锋介绍,京蒙资金是点燃光明村投身设施农业建设的燎原星火。2018年至今,光明村设施产业园先后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其中京蒙资金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了温室大棚37栋,春秋棚29栋。至此,光明村设施农业形成规模,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该产业园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形式,由村集体成立“奈曼旗绿佳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内把支部镶嵌进产业链,充分发挥党支部凝心聚力作用,同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运营规范,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外,村里采取了生产技术半托管的形式,通过京蒙挂职团队和旗招商局引荐聘请专业技术员,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同时,京蒙挂职团队和旗招商局协助引进优质客商,帮助拓展线上销售、品牌运营等工作,打开设施农业产品的跨省销售通道。

通过村集体经济入股,发展反季节农产品等方式,村集体将收益用于帮扶救助困难户,实现公司、农户、村集体效益“多赢”,保障了各项经营管理的科学高效,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京蒙资金的帮扶,切实解决了我们村没有支柱产业、经济薄弱等问题。今后,我们将以打造‘一园多产’为抓手,继续做好设施农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王国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