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49期 >2022-11-22编印

本市面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防控形势
进返京人员实行落地“三天三检”
刊发日期:2022-11-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为进一步做好首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在昨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发布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从22日起,对所有进返京人员实行落地“三天三检”。

徐和建介绍,进返京人员抵京后前3天每天需完成1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未出前居家不外出。抵京24小时内未完成第一次检测、抵京满3天未完成第三次检测的,“北京健康宝”将弹窗提示:“请尽快进行核酸检测,完成检测后即可解除。”本市将根据进返京客流情况,适当增设24小时核酸采样点,优化核酸采样点位选址,方便大家进行检测。“请大家配合落实首都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落地‘三天三检’,7天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未落实防疫措施引发疫情传播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21日0时至15时,本市新增本土感染者316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274例、社会面筛查人员42例;朝阳区146例,昌平区53例,大兴区26例,丰台区23例,海淀区18例,东城区11例,西城区、通州区各9例,顺义区8例,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各4例,经济技术开发区2例,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各1例;轻型36例、无症状感染者280例。

此外,市卫健委21日通报,20日本市新增2例死亡病例。其中一例为91岁女性,于19日由朝阳区转至地坛医院,合并脑梗病史多年,遗留老年痴呆数年,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测不出,神志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医务人员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持续心肺复苏约40分钟,心率、血压、血氧仍无法测出,无法恢复自主循环,于20日宣布临床死亡。另一例为88岁男性,19日由大兴区转至地坛医院,高血压病史20年,脑梗死病史6年,10年前前列腺癌手术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入院后医务人员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组会诊,给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患于20日突发心律失常,持续心肺复苏约50分钟,因基础病病情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刘晓峰介绍,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分析,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是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病毒传代时间平均约为2天,自京外商贸城输入病例以来,引发了养老院、工地、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聚集性疫情,并在朝阳东坝、安贞、金盏以及通州台湖、昌平沙河等地形成区域传播。11月18日至20日,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区是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共涉及214个街乡。

“当前本市疫情持续处于高位,呈快速上升态势,地区差异明显,本市面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防控形势,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刘晓峰说,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因时因势、有度有效优化防控措施,狠抓各项防控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强化疫情严重区域属地责任,降低社会流动,倡导疫情严重区域实行弹性上班、降低到岗率、线上教学、公共场所预约限流等措施,切实落实区域核酸筛查,有序安排,避免扎堆;要进一步加强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排查管控,做好高风险区规范管理和服务保障,注重人员密集场所防疫管理,及时有效高质量落实重点环节各项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提高防护意识,履行防疫责任,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餐聚会,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保护好家中的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病的家人,积极接种疫苗,尽快完成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