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549期 >2022-11-22编印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城市副中心首推地膜以旧换新
刊发日期:2022-11-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每年买地膜得花2000块钱,今年用一万斤旧地膜、棚膜直接兑换了5300斤的新地膜,足足有26捆,够我用五六年了。”种植户贾术奎在通州区通香路附近租种了16个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草莓,今年区农业农村局首次推出了废旧农膜以旧换新的回收模式,让他省了不少钱。

“往年的回收工作都是废旧地膜兑换钱,但我们在检查走访时也发现,本意是想让农户用这些钱购买国标地膜,但考虑到生产成本,一些农户购买了价格更为便宜的0.008mm微膜。”参与此次回收工作的王金金介绍,这种微膜韧性差,回收时一抻就断,很难实现完整回收。“一旦烂在地里就会对土壤造成伤害,有时候被风刮得树杈上都有。”

为了稳步推进通州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区农业农村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专业处置”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符合通州区实际需求的回收处置体系,形成完善顺畅的运行机制,持续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废旧农膜回收兑换首次尝试以旧换新。废旧地膜与新地膜兑换比例为2:1,即2斤旧地膜兑换1斤新地膜。废旧棚膜和其他农用塑料用品与新地膜兑换比例为5:1,即5斤废旧棚膜和其他农用塑料用品兑换1斤新地膜,新地膜可根据种植主体需求的长度宽度进行兑换,直接用于其农业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农膜全部兑换成厚度为0.014mm(含)以上的加厚新地膜。“这是国家推行的标准地膜厚度,直接就能用到地里,回收起来也方便,一抻就行,不容易断。”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

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设立17个回收网点,自回收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以及到生产园区的入户宣传,让种植户第一时间了解到今年的回收兑换方式,这种全新的兑换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西集镇回收网点负责人马桂伶说:“老百姓的积极性相当高,原来地头有都不捡,现在废弃的地膜、打完农药的瓶子、包装袋等都分门别类收拾好,送到门店进行兑换。”

截至目前兑换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区共回收废旧地膜59.36吨,其他农用塑料制品23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7.07吨,均已完成回收转运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