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关一文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消费节落下帷幕。今年“双十一”表现稳健,展现出我国消费的活力和经济的韧性,新消费趋势集中涌现,数字经济正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新四大金刚”引领消费新趋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国货。今年“双十一”开售的第一个小时,天猫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其中国货品牌超过一半。珀莱雅、薇诺娜、自然堂、花西子等品牌接连创下1小时成交额破亿的成绩。京东消费数据显示,过去4年“国潮”相关商家增长240%,商品数量扩充了99%,新品牌增加68%。过去4年购买“国潮”相关商品的用户数增长超九成,成交金额增长了284%,销量增长了411%,“国潮”成了“热宠儿”。
同时,今年的“双十一”还冒出了不少新面孔,在商家圈,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这四个增速飞快的行业被称为“新四大金刚”。天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新四大金刚”共诞生超过400个细分叶子类目,有358个品牌销售额破亿,3434个品牌销售额破千万。
以宠物行业为例,对宠物的关爱已经深入到了更全面、细致的角落。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天猫“双十一”宠物日用品、猫狗保健品、宠物生活服务类产品增长强劲。从基础性的宠粮再到具有更多保健功能的营养品、护理工具,“精致养宠”正在成为主流。
业内人士指出,新兴的四大消费板块迎合了时下的消费趋势,即主力消费者年轻化,更注重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趋势。
多条产业带实现三位数增长
在实体经济中,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商家从来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今年“双十一”,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东风,跨入“百万俱乐部”“千万俱乐部”。
天猫数据显示,从10月31日晚8时到11月11日0时,阳江卧室家具、济南全屋智能、山东儿童家具等多条产业带的整体成交额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这些产业带集中在家装家居、企业服务、宠物食品和潮流玩具等领域,这些产业带也是中小商家最密集的地区。
除了工业产业带,以地标农产品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带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依托数实融合的供应链能力,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好物、地标产业带商品打开了全国市场。
在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看来,“双十一”已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的生动案例。各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让众多中小企业商家在“双十一”这个重要节点,找到更多的生意增长机会,实现更强的投入回报确定性。
绿色消费正成为生活方式
“4个纸箱子换一枚鸡蛋,给下次快递包装用。”昨天上午,市民张先生提着一摞纸箱子来到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参与了今年“双十一”菜鸟驿站推出的“回箱计划”。
每年“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的剧增,带来纸盒、塑料袋、胶带等包装物的极大消耗。全力破解快递包裹环保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双十一”,全国13万家菜鸟驿站推出“快递包装换鸡蛋”活动,取快递时留下旧快递包装,就可以兑换鸡蛋等礼物,回收的包装用于就地循环寄件,无法二次使用的,则打成纸浆再造成笔记本。
菜鸟CEO万霖表示,今年“双十一”物流运行到半程时,回箱量就已接近去年全程,整个“双十一”物流全周期的绿色回箱数将达到600万个,相较去年增长50%。
与此同时,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天猫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超过1633万人购买了绿色商品;超过700万闲鱼用户参与了手机估价和回收,减碳量相当于在地球上种下350万棵树。此外,京东物流通过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运配、技术创新等一体化供应链全链路减碳措施,累计减碳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