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543期 >2022-11-14编印

副中心探宝之解码密符扇
刊发日期:2022-11-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群琛

本版摄影 党维婷

4-密符扇.jpg

军粮经纪密符扇

4-通州.jpg

4-小楼.jpg

4-葡萄.jpg

4-荷叶.jpg

上一期的报道中我们提到了通州区博物馆的镇馆文物之一军粮经纪密符扇。这个与普通折扇无异的宝物,不仅因为上面的百种密符而变得神秘异常,还因为全国少有而显得异常珍贵。这个专供验粮官员使用的“密码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以及漕运文化的重要见证。本期报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军粮经纪密符扇上,邀请军粮经纪后人、大运河历史学者等人,详解这件宝物背后的玄机。

讲述:几代人守护密符扇

军粮经纪密符扇已经进入通州区博物馆十多年了。观众走进博物馆北门,看到的第一个文物就是它。扇面密封在一个扇形的模具内,模具缓慢旋转,观众只需仔细欣赏。“说是扇子,但是怎么没有扇骨?是不是出于保护的原因呢?”“有些密符看上去与下面的文字并不对称,这些密符都是怎么创作的呢?”对于密符扇,观众充满好奇。

展出的密符扇是一副扇面,两面各50个密符,符号下方都有相应的中文释义。“这种画有全部密符的扇子掌握在验粮官手里。他在检查军粮经纪查验完的粮食时,如果发现有的粮食不符合标准,就会根据袋子上的密符找出军粮经纪的真实身份,可以说这是一本加密版的花名册。”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说。

军粮经纪密符扇的捐赠者是通州区的退休教师陈乃文,其老家在浙江绍兴,明朝时期顺着大运河来到北京,并且定居通惠河南岸直至今天。而陈乃文的祖辈陈培芳在清道光年间担任过军粮经纪,这把扇子就是前任军粮经纪交给陈培芳的。此后至清光绪末期北运河停漕,关于漕粮的一切文物、地标退出历史舞台。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时间动荡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但无论时局如何,密符扇一直是陈家人的传家宝,每一代陈家人都在尽力守护。

据陈乃文的女儿陈克缨介绍,最初密符扇不仅有扇骨,还有一支绣着“南纳北收、东装西卸”的扇套。“当时连年战乱,所有人都战战兢兢,但是我的祖辈依然将密符扇带在身边。后来为了便于携带,就将扇骨卸下。即便是每天睡觉,都将扇面包好放在枕头下面。”陈克缨说,当时她家有密符扇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开始觊觎密符扇,有些人甚至提出愿意用一座院子交换此宝物。“得知这个人是给外国博物馆收集中国文物后,祖辈断然拒绝。”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陈家人依旧一丝不苟地保存着密符扇,将它秘存墙内,直到陈乃文将它捐给了通州区博物馆。陈克缨说:“这把扇子在我们家代表着规矩、谨慎、一丝不苟。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会代代传承下去。”

密符解码之地名、舟名、车名

上期提到,密符扇上共有密符100个,其中包括地名、舟名、车名、瓜果蔬名、人名、鸟兽虫名等。其中以地名为名的密符只有一个,便是“通州”。该密符由两个十字并排在一起,很像一个草字头。陈培芳当年用的就是这个密符。

双十字的背后蕴含的奥秘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两种猜测,首先两个十字分别象征着土坝、石坝两座码头,也说明当时通州的繁华与两座码头密不可分。两座码头皆为运河北端的卸粮码头,因运河而生,同样也正是因为两座码头通州才有“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的美称。第二种猜测为,十字也代表两条大街在此交叉,正是城市的意义。任德永介绍,清朝时通州由旧城和新城组成,而新旧城之中各有一座大型粮仓,所以也可能因此用双十字代表通州。“若以此推断,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通州新旧城合一,所以这个密符的创作年代在乾隆三十年之前。这个密符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历史价值。”任德永说。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这个密符还为了纪念明朝修浚通惠河的监察御史吴仲。不同于其他军粮经纪,使用“通州”密符的军粮经纪会手持印有全部密符的扇子,在百名军粮经纪中最受尊敬。而各家漕帮在行船、装货、卸粮时遇到此密符都会主动退让。

除了地名,舟名和车名密符也是独一份。舟名密符为“小舟”,小舟是运河上转运漕粮的驳船,其密符形如“斗”字,似帆影水中映、人踞舟上观。车名密符为“车子”,符形是车轮的边缘加十字,好似古代大车的轮与轴固定在一起,象征着通州与京城的道路上为朝廷驮运粮食的大车。

密符解码之店铺名、花果瓜蔬名

“小楼”“王麻”是密符扇中仅有的两个店铺名。其中,密符“王麻”是两条交叉的斜线,指代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的王麻子剪刀。而王麻子剪刀以锋利著称,创作此密符的人应该是比喻自己干活儿麻利。而密符“小楼”指的就是通州老字号小楼饭店,“中间一笔可以看作是鱼身,两边的是须子,整个密符酷似鲇鱼。”任德永说,当年“南粮上坝”期间部分军粮经纪来到小楼聚会吃饭,某位经纪人就将招牌菜当作自己的验粮密符。此外,这个密符的出现或将小楼饭店的历史向前推了百年。“原来以为小楼饭店是道光或咸丰年间开的,现在来看很有可能提前到乾隆年间。”

以花果瓜蔬为名的密符在扇子上共有12个。“葡萄”“樱桃”等都是通州特产,明朝嘉靖年间的《通州志略》和清朝乾隆年间的《通州志》均在《物产志》中标注了葡萄,而通州张家湾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密符“葡萄”形似茁壮青翠的葡萄须,同时葡萄与“福到”谐音,也有美好的祝愿。樱桃是通州区西集镇的特产,种植的历史能追溯到明末清初。以上两种密符均与通州密不可分。

每年夏天,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荷花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其实,早在几百年之前“荷叶”与“莲蓬”便作为密符出现在密符扇上。密符“莲蓬”形如莲花,据推测古代君子有爱莲之说,创符人或自比为君子,故以莲花为符名;密符“荷叶”是行书变体“也”字,创此密符的人或许是一位常年生活在水乡并泛舟莲叶间的渔夫。

密符解码之日常用具名、鸟兽虫名

鸟兽虫名密符在密符扇上共有17个。其中“驴子”“牤牛”“骆驼”“骡子”等都是吃苦耐劳的动物,使用此类密符的人应该都是军粮经纪中的“劳模”。此外,动物密符中还有“狮子”“老虎”等猛兽;“黄猫”“猴子”“黄莺”“喜雀”等招人喜爱的动物也在其中;同时“凤凰”“麒麟”等传说中的瑞兽以及“河蟆”“蝎子”“蚂蚱”“公鸡”“鸭子”等动物也能找到。

从上述鸟兽虫名密符中尤以密符“狮子”最能引发人们的遐想。密符“狮子”形似草书“孔”字,此符用写意的手法绘出一头昂首垂尾悠然向远方眺望的雄狮,同时此符形与西方天文图中狮子座形似,这或许是受西方天文学影响的例子。

密符扇上共有日常用具名密符16个,都是当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密符“笊篱”形似“井”字,据介绍,当时位于乡野的饭店都会在店外悬挂一支笊篱,或许创作这个密符的军粮经纪原本就是一间饭店的经营者,抱着去通州码头谋生的想法当上了军粮经纪,便用“笊篱”当起了验粮符。

有意思的是,百姓家用来搂柴草的筢子也是密符之一。通州民间有句谚语:“男人是支筢子,女人是支匣子”,这里面筢子指能挣钱的男人。所以将筢子当作验粮符,能够看出使用此密符的军粮经纪想要发财的想法。

任德永介绍,此外还有“元宝”“万贯”“褡狼”等以日常用具命名的密符,这些密符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与对势力的追求,反映了繁华的通州码头上大部分人都是“皆为利往”,人与人的关系也多是金钱关系与利益关系。

密符解码之古人名称绰号

以古人名称绰号为名的密符共有50个,占据了密符扇的一半。而在这50个密符中使用儿化韵和以“子”字作尾音的有25个,这些密符不仅反映了北京以及通州地区的口语习惯,读起来还异常亲切。

其中,有些密符用来描述军粮经纪自家孩子乖巧可爱,比如“狗儿”“鹿儿”“马儿”;反映孩子肤色与体态的密符,如“黑子”“白子”“胖子”等;还有反映老来得子的“来子”,希望孩子未来功成名就的“成儿”等。

除了对后代美好的期盼,密符中还有人物的诨名、绰号。比如密符“大嘴”就是一张大开的嘴巴,可谓大嘴吃四方;密符“聋子”符形为头部两侧画出两只下垂的耳朵。

密符中还能看到历史或是神话中的人名。比如画一对钢鞭代表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此符名正是“敬德”;密符“钟馗”画了一个酒杯口并写上“中”字,象征了好酒贪杯、驱邪捉鬼的钟馗;密符“李逵”形似旋风,正对应其绰号中豪爽的性格。

任德永说:“宋元时期,有一种名为‘花押’的签字方法。即用简单的符号代替签名,多用于契约等文书末尾,也许密符扇的密符就是‘花押’的发展演变。”据他介绍,对于100个密符含义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一把扇子的两面不仅包含儒家文化、江湖气息、风土人情,还承载了辉煌的漕运文化,更是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的反映,对于研究漕运历史是一件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