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中央金融系统、中央企业系统(在京)等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提问。现在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中央企业在境外的资产超过了8万亿元……新闻发言人们带来了一连串的喜讯。
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而金融正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表示,十年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我国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形成了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覆盖了信贷、保险、债券、股票、外汇等领域,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
潘功胜称,从货币金融环境看,我国是近年来少数坚持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稳国际收支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潘功胜介绍,我国金融结构明显优化,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一批突出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具体来看,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健康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
我国还持续优化金融体系,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稳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现在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的规模位于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人民币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人民币已位居第三,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薄弱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工作也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潘功胜表示,金融系统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会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潘功胜说。
潘功胜还介绍,金融系统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他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金融系统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维护好国家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此外潘功胜也提出,会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央企平均资产增至原来18倍
中央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介绍,我国现在中央企业总资产是国资委成立时的9倍多,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布局中不断优化。如在一些重要科学技术、重要产业领域等设立新的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也在很多领域“瘦身健体”提高效益,很多中央企业重组、合并,央企户数从原来的196家现在减少到98家,正好是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每一户中央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是原来的18倍,使得布局更加合理,质量不断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对中央企业工作作出重大部署。钱智民表示,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国务院国资委已把研发投入强度作为中央企业重要考核指标,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会极大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此外,中央企业也会与外部的科研机构、大学和民营企业一起推动科技创新。如国家电投现在牵头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合作的即有198家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资企业、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以及大学与民营企业等。其中签订有关合约的民营企业就有92家,超过了46%。
钱智民称,科技创新也是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国资委已调整了原来以规模为主的考核指标,把净利润、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高质量指标作为中央企业考核指标,这将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企业在国际合作当中有着特殊优势,现在在境外的企业资产就超过了8万亿元,遍布世界各地。”钱智民说,中央企业在很多技术、产品上都有优势,中央企业还拥有243名院士。钱智民表示,未来将会运用中央企业的技术、质量、规模、人才、成本等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推动相关合作,使中国的新发展成为全世界的新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惠及全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