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4期 >2022-10-20编印

当今中国成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刊发日期:2022-10-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昨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会上传来消息,我国推动“减证便民”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从2012年的69.7%下降至今年前9个月的28.3%,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公安机关近5年累计为群众节省和减负成本达2200亿元,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我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我国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形成。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规有598件,地方性法规有13000余件。十年来,国内制定和修订了159部中央党内法规。

訚柏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了办案一线,人均办案数量增长了20%,结案率上升了18%。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介绍,我国推动“减证便民”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同时加强了行政复议的监督,十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办理了行政复议案件190多万件,案件的纠错率平均达到13.6%,推动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推进了监狱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全面排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重拳整治违法违纪问题,推动制定实施了社区矫正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左力表示,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国已经建成实体平台57万多个,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

十年来结案标的额近50万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称,在新时代的十年,国内案件数量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到2021年3351.6万件,结案标的额近50万亿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贺荣表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范围已经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规制等相关案件,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样。2013年以来我国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3.8万件,年均增长24.5%,不断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公正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介绍,我国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从2012年的69.7%下降至今年前9个月的28.3%,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有关部门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通过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有影响性的正当防卫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最高检会同公安部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目前已建立了3600多个协作办公室,促进监督更有力、配合更顺畅。2013年至今年9月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1.9万件。

童建明还表示,最高检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人民群众的关切问题。五年来,98%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诉前都得到了有效整改;检察建议不能落实的,提起诉讼3.5万件,99.7%获得人民法院裁判支持。

中国成为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介绍,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的命案是0.5起。十年来,我国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2021年,杀人、强奸等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的交通事故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64.4%、56.8%、96.1%、62.6%和59.3%。

我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2021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安全感达到了98.6%,较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许甘露表示,十年来,全国有3799名民警英勇献身,5万余名公安民警光荣负伤,充分彰显了公安队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治本色,堪称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全国公安机关还不断优化流程手续,革除繁苛限制,率先推出了“网上办”“异地办”“一门通办”“全国通办”。公安机关近5年来累计为群众节省和减负的成本达到了2200亿元,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惠及亿万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