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生产。这里是北京奔驰的主要线束供应商,彰显了京冀间在汽车行业的通力合作。(资料图)常鸣/摄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北京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优质项目持续落地北三县。昨天,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召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别在通州、廊坊设会场。洽谈会促成了新一批合作成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启动创建,37个合作项目签约,意向投资额约280.66亿元。至此,京冀两地已连续四年举办通州与北三县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61个,意向投资额累计1080亿元。
据介绍,签约37个项目中,营商环境类签约项目1个,产业类签约项目28个,意向投资额约115.77亿元,基础设施类签约项目3个,意向投资额约164.89亿元,公共服务类签约项目5个。按区域分,京津冀及北三县共同签约事项3个;三河市项目11个,意向投资额201.65亿元;大厂县项目10个,意向投资额约34.22亿元;香河县项目13个,意向投资额44.79亿元。
签订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
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协同办)及营商环境相关部门签订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框架协议,包括1个总体协议、5个重点领域子协议和86项具体协同改革措施。“三地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在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5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提高区域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服务保障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会同廊坊北三县建立完善项目台账,加强日常跟踪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至2021年签约的124个项目中有97个落地,项目落地率近80%,特别是一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建成投产,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既拓展了在京企业发展空间,又带动了北三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北三县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软实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与北三县签下28个产业类项目
本次洽谈会还签下28个产业类项目。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与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河经济开发区、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河经济开发区签订了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通州园与北三县各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跨区域合作模式,构建区域产业协作新格局。
中科精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三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建设数字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打造“双智”主题现代化产业基地,达产后年产值将达4亿元。
福泰新能(北京)汽车有限公司与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建设福泰纯电动商用车整车制造项目,主要建设产品研发中心、试验中心、试车跑道、生产车间等,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能5000辆,产值15亿元。
北京中联云数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建设博云融众智慧医疗产业香河基地,打造医疗器械智造中心、智能供应链共享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三大功能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15亿元。
平谷线等8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签约
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三河市、香河县签订合作协议,结合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在TOD开发、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带动当地发展。同时,改造升级香河县给水、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进一步提高香河县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持续改善周边区域生态环境。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通州区教委与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教育和体育局签订协议,将选派中小学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到北京(通州)有关学校,实时跟岗、实地研修,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州区中医协会与香河县中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开展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合作。